爱宝宝育儿网 菜单

首页 > 学龄前 > 护理保健>

劣质文具致男孩女性化 女孩性早熟

发布日期:2022-05-10 21:06:19编辑:小宝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文具

本次监测中,承检单位模拟消费者,在网络电商、实体店面、生产企业共购买了笔(39批次)、橡皮(31批次)、修正液(30批次)三类文具。总体上,样品中不少产品标签标识中缺少应有的信息,存在严重缺陷。其中来自网络电商比市场的高一倍,说明网购产品标签存在问题较多。

然而,最令消费者担忧的是文具中普遍检出了有害物质。专家介绍,由于目前国家强制性标准未对文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指标做出要求,因此,这些指标的监管基本处于缺失状态。近年来,出口的文具产品因邻苯二甲酸酯、苯类物质残留量超标而拒收时有发生。

监测发现,受检的38批次笔杆中,有19批次检出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占了五成,不过含量都没有超过标准限量要求。在受检的31批次橡皮擦中,28批次检出了塑化剂,有10批次超过了标准限量,超标率32.3%。

有害物质经呼吸系统危害健康

专家介绍,邻苯二甲酸酯被研究证实是一种环境激素,对机体多个系统均有毒害作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也是造成男子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

成长中的青少年受其伤害更大,会影响男孩生殖系统生长和发育,致使男孩“女性化”;导致女孩性早熟等。还有对儿童和孕妇伤害,因该物质会影响人体激素系统,可通过女性的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体内,若过多摄入,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

受检的30批次修正类产品则有4个批次苯残留量超标。专家介绍,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苯及苯系物被人体吸入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抑制人体造血功能,还可导致女性月经异常,胎儿的先天性缺陷等。使用苯残留量高的产品,消费者的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劣质文具上海孩子的健康

劣质文具伤害孩子的健康

文具一:铅笔

彩色的铅笔是很多宝宝课堂里必备的文具,它不但可以写字,还可以涂涂画画。但是顽皮的宝宝,有可能把铅笔就往手上脸上涂。这就有可能导致铅中毒了。

铅中毒被称为“隐形杀手”,铅中毒对宝宝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大脑发育,损伤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而且这种损伤还具有不可逆转性。可能你觉得宝宝玩玩铅笔是发掘潜能的一个表现,但事情并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铅中毒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初期可能没什么症状,但随着铅毒在体内逐渐积累,慢慢会危害到体格生长及智能发育。

铅一旦被人体吸收就不容易排出体外。如果宝宝出现学习困难、多动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突然下降,那么很有可能就是铅中毒惹的祸。还有些宝宝整天坐不住,老是想踢东西,根本管不住自己,也可能是铅中毒的前兆。


文具二:香味橡皮擦

带有橘子、哈密瓜、苹果等香味的笔芯、橡皮等文具受到不少宝宝喜爱。最近,还有微博找出了留存了80后回忆的一些怀旧橡皮擦。其实,这些香味文具大多含有甲醛、苯等对身体有害的挥发性物质,少用为好。

荧光笔在宝宝当中流行一时,特别是带水果味的最畅销。现在很多孩子对于有果香味的圆珠笔、涂改液这些香味文具特别感兴趣,他们不知道这些文具可能含有害物质,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

劣质香味文具会挥发出有机化合物,长期吸入这些香味,对人体肯定有损害。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芳香橡皮等文具,其中的芳香剂更是隐藏在宝宝身边的“隐形杀手”。

涂改液

文具三:涂改液

写错了字,很多宝宝喜欢用涂改液来修改,涂改液成为孩子们的必备文具之一。但从所周知,涂改液中含有苯、烯等有毒物质,长期闻着涂改液的刺鼻气味是不利于健康的。

涂改液虽小,毒性却很大,因为它是一种化学的合成物,这里面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二甲苯,长期的使用可以对肝脏、肾脏等等造成长期的慢性的危害,甚至于有少数宝宝还会引起像白血病等等症状。

随着涂改液的挥发,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被人体吸收,轻者可引起头痛、恶心、眼鼻咽喉发炎,严重的还会造成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损害。


文具四:作业本

大家估计也想不到,连用树木做成的纸张作业本也会危害到宝宝健康吧?当你为宝宝购买作业本时,大都愿意选择那些纸张洁白的本子,以为越白就代表纸张越好,看得清楚。其实,特别白的作业本是在生产时添加了大量的荧光增白剂,这些都是具有毒性风险的。

荧光物质不像一般的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它会在人体内积蓄,大大削减人体免疫力,危害人体健康。一旦进入人体,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使细胞发生癌变。它与伤口接触会与蛋白质结合,阻碍伤口愈合。荧光增白剂摄入过多会对孩子视力、皮肤等产生危害,尤其是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

作业本含增白剂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奶粉事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