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菜单

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孩子情绪崩溃时,这么做比说教更重要!

发布日期:2022-03-24 11:04:54编辑:米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半个月前的一个周末,我和拍爸带着小拍、宁宁,到附近的动物园里疯玩,度过了简直是亢奋的一天。

两姐妹一起吃一个冰淇淋,开心得不得了。(是的,在我大广州,半个月前,还热得可以吃雪糕。)

当时,宁宁小心翼翼把冰淇淋捧在手心里,一副美滋滋的模样。很快,冰淇淋开始融化了,我们叫她赶紧吃,可她的小舌头不太忙得过来,滴得手上、地上,全部都是。

就这样,宁宁有点狼狈地一边走一边吃,突然,啪的一声,雪糕整个不小心都掉在了地上。

宁宁愣住了,“哇”地大哭起来。

不过,这哭声,跟平时很不一样。

宁宁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往死里哭,发出竭斯底里的尖叫,而且,不接受任何安抚。

我尝试过去抱她安慰她,她却全身打挺,拒绝我的接近,甚至还挥起小手朝我打来。

我手忙脚乱用尽一切办法,可一点用都没有。

那一刻,我感到了深深的无力。只能焦头烂额地静静站在一旁,看着她肆意地发泄情绪。

哭了大概15分钟后,拍爸觉得她可能哭得口渴了,便哄着她,给了她一瓶奶喝。宁宁没有再抗拒了,咕噜咕噜地喝完。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那个刚才已经跑到外太空去的宁宁,一下子落回到地球上了,我家那个熟悉的宁宁回来了。

她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笑嘻嘻地又开始跟小拍打打闹闹起来,只剩下我呆呆地站在那里,觉得莫名奇妙。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回想这件事。

不管是宁宁,还是小拍,这样猝不及防的崩溃大哭,都曾经有过。我意识到,那时候,她们也许是在经历极度的情绪爆发,情绪温度已经爆表了。

01

孩子对情绪的认识、表达,还处在懵懵懂懂、不太清楚的阶段。他们大喊大叫、摔东西、发脾气,都是在用直接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而情绪本身,其实,是有轻重之分的。我把它比喻为一个情绪温度表,温度越高,等级也越高,情绪便越激烈。不同的情绪等级,还有着不同的身体语言信号。

0-60度,属于轻度的情绪波动,例如不耐烦,说话没好气,在哼哼唧唧。

60-90度,属于中度情绪,有比较明显的生气,会大喊大叫,扔东西,摔门,挑衅父母等。

90-100度,属于极度的情绪爆发,如开水沸腾般,往往伴随着孩子竭斯底里的尖叫大哭,恶语毒言的诅咒,甚至拳脚相加的行为。此时小孩已经失控了,负责逻辑思维的那部分大脑,是不工作的,安抚几乎无效。

小孩的情绪变化,往往不会一下子从0度飙到100度,而是会经历一个过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我回想了一下,宁宁这次的情绪爆发,也是有迹可循的。在动物园玩一整天,宁宁已经有点疲倦和饥饿,之前她一直在揉眼睛,也嚷着要抱抱。

像宁宁两三岁这个阶段的小孩,分不清楚不同的情绪,只是笼统地觉得“我不高兴了”。在累了、饿了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因为一点小事,一下子就达到情绪爆发区。

于是,心爱的冰淇淋掉地上便成了导火索,之前积累的情绪伺机逃脱,彻底崩溃大哭了起来。

所以,如果我们能比坏脾气早一步,及时察觉到孩子的情绪温度,在达到爆发区之前就积极介入,那么,很多时候,也许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小拍去逛商场,她缠着我说想玩电动游戏,我没同意。

一路上,她都憋着一股气在心里,闷闷不乐。我知道,她随时就会抓着一点小事,借题发挥,大发脾气起来。

这时,我想起了那个“尖叫游戏”。在开车回来的路上,我便对她说:“小拍很想玩电动游戏,可是我拒绝你了,你很生气,都快要爆炸了。看来,现在要有人尖叫一下才行,是我来,还是你来?”

接着,我在车里装模作样地大喊了一声,没想到,小拍忍不住笑了。她跟着我一起大喊了几声,把心里的郁闷都发泄出来了,很快就平复了情绪,避免了一次爆发。

02

在孩子处于轻度、中度的情绪时,我们可以共情孩子的情绪,通过陪伴、拥抱、抚摸等方法,协助孩子将情绪表达出来。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处于爆发区,不接受任何安慰,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

我想起在《游戏力》里,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帮忙照顾两岁的侄女。她爸妈一离开,她就开始哭了。我要过去抱她,她却躲在桌子底下,不让我接近,还叫我离开房间。

我说我不能离开房间,但可以离她远一点。于是,我后退几步在地板上坐下,而她,则在一直安静地流泪。

过了一会儿,她从桌子底下爬出来了,坐在我大腿上,说:“眼泪就是会自己跑出来!”

“可不是嘛!”我们笑了。

眼泪帮她把与父母分离的痛苦都释放了出来,从而使她高兴地接受了跟我在一起的事实。

是的。有时,沉默,也是一种沟通。什么也不说,也是一种安抚和接纳。

很多时候,面对情绪爆发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留在孩子身边,给情绪一些时间,让孩子自然地把脾气发完,什么都可以,多强烈都可以。

如果他们可能会伤害到他人、自己,或者损害贵重物品,我们就抱住他们——温和而坚定的抱住。

这种沉默看似简单,但对父母来讲,其实并不容易做到。

因为我们更习惯尽快堵上情绪的出口,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说”不哭了就买糖吃”,甚至批评、威胁甚至体罚孩子——就像我们小时候生气时,父母对待我们那样。

美国教育家帕蒂·惠芙乐曾说:

事实就是这样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孩子在感觉到危险或无助的时候,就会把愤怒和不信任的反应,投射到最亲近到人身上。

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仍然保持清醒理智,对于父母来讲,确实是一个挑战。

但孩子愤怒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受伤的心。

所以,只有朝孩子伸出双手,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去判断孩子的情绪温度,根据不同的情绪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才能知道刚才的愤怒和暴力下面,到底隐藏了什么。

毕竟,先解决完孩子的情绪,才能接下来,更好地帮孩子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奶粉事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