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父母怎样做孩子的平等朋友,又具备权威?
发布日期:2022-03-25 16:01:15编辑:乐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父母该如何跟孩子平等相处,还能有具备威信,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同龄玩伴少,自然,父母们为了填补“玩伴”的空白,甘当孩子的朋友,下面小编教你两种模式随意切换!
但同时,问题也来了:你与他做朋友,嘻嘻哈哈陪他玩吧,他顺杆儿往上爬了,什么话都不听你的了,连作业也不想写了,觉也不想睡了;你板起脸严厉管教一番吧,他可能会一时顺从你,但什么都不和你说了,心离你远远的。让你左右为难。与孩子交朋友,真的这么难吗?
▲了解两种模式是什么?
其实,这是没有把两种模式分配好。哪两种模式呢?那就是父母模式和朋友模式。
A:父母模式——当孩子教导者,引领孩子成长。
父母与孩子的位置关系是上对下。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心智还不成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意志力等,他需要父母站在长辈的台阶上,拉着孩子往上走。
父母就是孩子的导航人,领路人。这样的关系,让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愿意在父母的引领下健康成长。这样的父母模式,需要保持一定的权威。
想想我们怎样对待长辈的?尊敬,礼貌,顺从对不对?所以要想让孩子尊敬我们,顺从我们,对我们有礼貌,我们就要在孩子面当个长辈,以父母的模式来行使教育权,成为孩子的导师,人生教练。
B:朋友模式——当孩子的陪伴者,陪伴孩子成长。
父母与孩子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的。再小的孩子也有人格尊严,也有喜怒哀乐,也怕孤独,所以,他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被陪伴。
这时父母需要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同一水平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眼中的世界,体会他所做的一切,乐他所乐,悲他所悲。需要父母拥有一颗童心,把自己还原成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娱乐。
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朋友的?尊重,平等交流。对不对?所以,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就要人格上尊重孩子,交往中平等民主,情绪上接纳孩子,交流中倾听孩子,心灵上理解孩子,娱乐上陪伴孩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我们听,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怎样分配好两种模式?
以下场合是朋友模式
1、陪孩子玩耍,做游戏。
如果你能每天抽出半小时与孩子自由自由地玩耍、游戏,孩子会非常乐意你充当他的玩伴。在孩子的童年,玩是最大的乐趣,也是最能释放情感、精力,最能展现自我、创造自我的活动。
跟着孩子的玩耍或游戏走。孩子玩什么,你参与进就好了。孩子的兴趣在哪,就跟到哪。游戏中,孩子当主角,你当配角,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你要做的事就是配合。
比如,孩子要用积木搭建公园,你给他当搬运工(递积木)就好了。当然,你也可以启发他怎么搭建更美观,更丰富,总之这时的你,是建议者,协助者。
如果孩子没游戏可玩了,或不会自己游戏时,你可以发起游戏,比如,提议围着床铺玩打仗,把一双双袜子塞成团状,当炸弹扔向对方。
如果你是妈妈,此时就别照顾你的形象了,把自己当成是小时候的野丫头或臭小子,和孩子疯玩一把,真的很过瘾!而且,孩子真的愿意你永远都这样做他的玩伴。
2、陪孩子说话,聊天。
如果你没有整块的时间陪孩子,那么,在忙碌中穿插谈话,聊天,也是一种不错的陪伴。
这并不影响你做事,比如你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孩子讲事情。如果孩子不主动说,
你可以主动问,当然,问得要能够让人家有话说,或者有兴趣说,最好是开放式提问,比如:“今天在幼儿园遇到什么好笑/开心的事吗?”“今天哪个小朋友和你说话最多了?”
如果孩子没事可跟你分享,那么你分享好了:“猜猜今天妈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什么了?”哪怕你说看到树上的花开了,只要你讲的有声有色,孩子一样会很爱听。
注意,当孩子滔滔不绝打开话匣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打断他,或转移话题,这时需要认真地倾听,哪怕你停下手中的活也是值得的。因为很多时候,对孩子的引导,就在了解了详细过程之后进行的。
要想成为孩子的心理疏导者,思想把关人,倾听,是一项基本功。
以下场合是长辈模式
1、当孩子犯了错。
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你可不能马虎。首先要接纳孩子的错误,认识到犯错是孩子的权
利。没有犯错就没有长大。其次,需要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是错的。
比如,因为奶奶不给他饭前吃雪糕而用力推奶奶,打奶奶,你就要给孩子讲道理,并严厉批评。
“奶奶不给你吃蛋鞑是因为马上就要吃饭了,饭前吃零食,一般情况下我们家规定是不允许的。”“你想吃蛋鞑也没有错,因为你有需求,你可以讲出理由来支持你的需求,我们再讨论怎么做才好,但你不能打奶奶。打人是不对的。”
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可孩子的需求,告诉孩子需求没有错,但可以放在适当的场合来满足(比如饭后吃)。但打人一定是错。
批评的时候,态度要严肃,神情要凝重,语气要不容质疑。要一改往日与孩子玩闹时的随意、放任状态。必要的时候,
2、当孩子违背了规则。
孩子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自控力不强,遇到喜欢的事情,可以天昏地暗地玩或做。
比如抱着ipad一集一集地看《熊出没》,不要洗脚不要睡觉。那么事先就要给孩子定好规则,越完善越好,比如这样定:
-
宝宝每晚可以看两集,看完后收起ipad,如果宝宝没收,妈妈可以帮忙收。
-
如果宝宝做到了,睡前妈妈多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
-
如果妈妈收起了ipad,宝宝心里不舒服,可以哭,但不能打扰其他人,不能摔东西。
-
如果多看了,妈妈知道了,取消每晚一讲的故事。
四条中,第三点恐怕最难做到,因为有可能比较任性的孩子不愿让大人收起ipad,或请求,或耍赖,或大发脾气等,这时妈妈就要“坚决+温柔”,收ipad时坚决,不能一时心软而妥协,否则规则突破一次,就会突破第二次,最后导致规则失效。
其次,孩子有情绪,给予接纳,认可,共情,安慰,可以这样说:“宝贝,妈妈知道你还想看,我也多想让你多看一集啊,只是啊,规则我们两人定下的,不能打破啊。明天就可以看了。”“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妈妈爱你。”只要坚持,就是胜利。
▲怎样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
陪孩子玩,聊天的时候,可以是朋友模式,增进亲子关系;而遇到需要遵守的规则,有要求向孩子提而他不愿做时,就需要父母模式,引领成长。所以,不同的时间里可以扮演不同的模式。这个容易,难的就是模式的转换。
1、向孩子明示你现在是什么模式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和孩子玩一项活动,都该睡觉了,孩子还兴趣未减,不肯收手,怎么劝也不听。
于是,前一秒钟你还嬉嬉哈哈,好脾气好说话,后一秒钟便大发雷霆,响雷阵天。所以,不如在陪孩子玩游戏时,事先就给孩子说好,“我现在变成你的好朋友月月(起个孩子喜欢的妈妈的小名)了,来,我们来投篮。”
“投篮结束了,我现在变成你的妈妈张志月了,我们该睡觉喽。”如果孩子不听,就说:“如果不去睡觉,妈妈张志月会怎样呢?第一,不会再投篮了,第二,会督促你睡觉了;如果不睡会怎样呢?咱们家有规定的哟……”
2、从朋友模式转换成父母模式时要委婉些
有个4岁的孩子,一边吃桔子边和妈妈聊天,妈妈发现他一边剥桔子皮一边往空中抛,
妈妈立即沉下脸来指责他:“你怎么乱扔果皮!快拾起来!”孩子也不高兴了,愉快的聊天中断了。
这个妈妈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批评他时,就是切换到父母模式了,只是切换太突兀,太生硬了,让孩子接受不了。
其实可以委婉些:“啊,我看到你往空中扔桔子皮,弄得地上到处都是,这样不太好吧?”“如果家里有别人看到,心里会想你怎么回事呢!”
如果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这样的话还是太显客气了,那么,再来再严厉些:“孩子,你这种行为谁看了都很不舒服的,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是不是去拾起来?”我们在指出孩子的不对、要求孩子时,尽可能委婉些,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