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菜单

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每天都在做语言启蒙,但为啥没用?

发布日期:2022-03-28 15:04:16编辑:米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最近很多家长表示疑问,苦恼于孩子不开口说话,或者明明就是什么都听得懂就是不愿意表达。而且很多父母留言里都会提到,我也做各种语言启蒙啊,每天都会对他说话,读绘本听儿歌,怎么就没用呢?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被问倒了,的确啊,语言启蒙没啥特别的,我该分享的方法以前也都分享了。但作为一个喜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我肯定不死心啊。最近和几位有这样困扰的妈妈们深入聊了一下,发现看似正确的做法下面,却也有很多“雷区”。今天总结四大雷区,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或多或少遇到过。

雷区一:只是填鸭式输入,没有进行双向沟通

谈到语言启蒙,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已经知道,要从出生开始把每天正在和宝宝一起做的事情用语言复述出来,“妈妈现在在帮你换尿布”,这点是基础,每个父母都需要做起来。

但是大部分家长会忽略的就是,沟通应该是双向的。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有疑惑,刚刚出生的孩子,1岁不到的孩子,沟通怎么双向呢?这恰恰是语言启蒙关键中的关键。

我们需要明白,语言启蒙最终目的是交流,不是孩子可以叫人、说出物体就好了,说话只是途径,交流意图和交流背后的思考才是关键。很多孩子过了两三岁,明明什么都懂,就是不开口,这也许就是从小到大,我们没有创造机会让孩子有交流意图,什么都被我们打着“语言启蒙”的名义替孩子说完了。

当我们对孩子说话唱歌,再小的新生儿都会给予我们回应,脸部表情,手部动作,这些就是他们一开始的交流。我们就需要回应,“啊,你也很喜欢嘛?这也是妈妈喜欢的歌曲呢”。当孩子开始火星语时,我们更要及时回应,试着帮助孩子说出他想说的话,“你有很多想说呢,是的,我们正在外面散步,今天天气很好。。。。”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后,我们就会明白,每一次对孩子的“语言启蒙”,不是一味填鸭式地灌输,而是在期待孩子给予我们回应。这样的期待本身就能让孩子有很强烈的交流意图,当孩子有了交流意图,就又会强化我们进一步沟通的意愿,从而语言启蒙就变的自然而然,而不是刻意为之。

雷区二:使用“妈妈”语气语调和词汇

如果明白了第一个雷区里提到的交流的意义,那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我们最终希望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表达,那从一开始我们就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和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

减少使用叠词,“瓶瓶,包包,水水”这类的话,更加重要的是,注意语音语调的使用,不仅仅是对孩子说话时,还有平时家人之间互动的语音语调。有的孩子一不满足喜欢大叫,想想家里人时不时也是一着急就嗓门高八度?有的孩子开始说话后总喜欢用哭腔,想想父母对孩子建立规则时是不是总是打着“平等自由”的名义用非常卑微的声音在请求孩子呢?

孩子就像一根荧光笔,把我们父母的优缺点都放大地划出来。这就再次提醒我们,交流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会不会说话,怎么说和如何说也同样重要。

雷区三:机械教语言,而不是使用语言

使用语言而不是教语言,这句话特别简单,但却也是很多父母的误区。我常见很多父母拿着一张认知卡片,指着一本书上的画,或者拿着一个汽车,不断地告诉孩子,“汽车,汽车”,以为这样就是语言启蒙了。

然而,这样的教学效果特别特别差,如果孩子没反馈,你还契而不舍地这样进行,过不了多久,孩子对你的“耳朵通道”就关闭了,你再说什么,他都是选择性听不见,完全就失去了语言启蒙的意义。

孩子只有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接受渠道才会全部打开,学习效果才会最好。同样拿汽车作为例子,当孩子在玩汽车时,我们可以说,“你在推汽车,这是一辆红色的汽车。你一推汽车,汽车就开过来了”。当孩子对马路上的车辆感兴趣时,我们可以说,“你看,路边停着一辆汽车。马路上有很多汽车来来回回。”

这就是语言启蒙的一个技巧,“关键词轰炸”,在短时间内密集地提到孩子正在关注感兴趣的东西,这样的语言启蒙就更有意义。

分享这个方法并不是说,每天每时每刻不停地“轰炸”,这也不利于孩子的专注力发展。这个技巧使用的前提是,我们观察到孩子在期待和我们交流沟通,在想和我们互动。如何可以观察到?这就又回到了第一个雷区里提到的要点,从出生开始就要建立双向沟通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雷区四:总是矫正孩子说话的错误

当一个孩子刚刚开始说话时,经常会说错,而大人的本能就是矫正,“不是啊,这不是狗,这是猫”,这几乎是每个家长的本能。但是,问问过来人,这样的矫正有用嘛?从我和小D的经历来说,这样的矫正孩子不会听,反而会让他们感受到很挫败,打击他们刚刚开始说话交流的积极性。

那孩子说错难道不管嘛?当然不是,但不是矫正,而是理解。刚刚开始说话的孩子,受词汇量和认知的局限,他们习惯于用一个词语来代替一类东西,比如一开始,“狗”对小D来说就是所有小动物的指代。

有了理解的基础后,我就会先鼓励,表示我对她的表达感兴趣,“对,你看到了一个动物”,然后说出正确的说法,“这是一只猫”。通过我们这样的正面引导,孩子一样会进行“自我纠正”,而且还不会打击说话的积极性。

如果你身边有老外朋友在学中文,你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基本上都是采用鼓励为主的态度,基本上不会简单粗暴不停矫正,加上一些比划,联系上下文可以听懂就好。这些老外朋友练习机会多了,慢慢地就越说越好了。作为父母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却总是忘记了,自己是那么经常地、粗鲁地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多和孩子说话,多磨耳朵,多读绘本,这些像喊口号一样的方法几乎家喻户晓了,但是如果我们“以终为始”,真正明白交流的目的,这就会让我们完全转变思维,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语言启蒙。

是的,我们还是要多和孩子说话,但是我们学会了去鼓励培养孩子的沟通意愿,要用正常的语音语调和孩子沟通;是的,我们还是会磨耳朵读绘本,但是我们学会了在生活情景中使用语言,学会了鼓励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矫正。

而最最关键的是,我们明白了,育儿的起点就是从尊重开始。如果我们真的发自内心认为孩子也是独立平等的人,我们相信他们再小也有能力表达自己,我们想尽全力去理解他们。这份尊重和相信,会让父母的启蒙变得自然而然,会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动力。

为什么很多育儿方法,看似大家做的都差不多,但是孩子接受度就是不同?那就是因为,做法看似的“差不多”,背后折射的理念却可能是“差很多”!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奶粉事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