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唱红脸&唱白脸的教育方式好吗?这个教育方式适合你的孩子吗?
发布日期:2022-04-06 09:04:31编辑:乐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唱红脸&唱白脸的教育方式好吗?你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你的孩子吗?这个教育方式适合你的孩子吗?最近爸爸去哪儿有热播了,你赞同唱红脸&唱白脸的教育方式吗?
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亲子关系的基石是信任而信任,足够承载这样的坚持,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怎么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乐观豁达充满力量的内心世界,可是当了妈妈后才发现,原来,需要自信的不仅仅是孩子而已。
很多妈妈常常感慨,现在养孩子真的让人心中忐忑无所适从。
管的太严怕伤害孩子,管的不严又怕溺爱孩子,一句话说重了会不会就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一件事没有解释明白是不是就给以后留下隐患,父母到底是严肃威厉的“狠角色”还是笑容满面的“和事老”。
首先,父母管教与否的问题要优先于怎么管教,对孩子无所限制放任不管的家长不在少数,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父母有绝对的义务履行管教责任,让孩子逐渐理解并学会遵守规则。
合理的规则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而安全感伴随着自由,如果当孩子不知道行为的界限在哪里,他反而不会觉得自由和快乐,他会去试探行为的界限,试探往往也就伴随着对规则更加肆无忌惮的忽视。
可是,如何有效的履行父母的管教责任,这是每一代父母都会去纠结的问题。
以前和球爸讨论过“红脸和白脸”的人设问题,这是我们上一代父母最常用到的育儿技巧,父母中间必有一方如秋风扫落叶的严厉管教孩子,那么另外一方就春风化雨的充当调解员缓和冲突。
为什么父母需要红脸和白脸的配合才能去管教孩子,养育了球宝后我才发现,原来是因为我们把管教孩子等同于得罪孩子,我们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管教方法不自信不坦然,而这些都是在掩盖我们育儿路上的如履薄冰。
父母对孩子管教时不自信,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受到的一些创伤,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容易出现“过度补偿”的心理。很多父母自己小的时候被管教过严,当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潜意识里就会把孩子当成幼年的自己来养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绝不允许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看不得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接受不了孩子经受挫折。
不自信的另外一个原因在学习型父母中特别常见,那就是“照本宣科”。我们吸收了数量庞杂的育儿知识,可是有相当一部分鱼目混珠徒有其表,之前的文章(成长 | 育儿等于育己,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礼物)中有讨论过。
父母如果被当作是一项职业的话,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最有学习动力和投入意愿的人群了,手机微信里订阅了刷好几版都看不完的育儿类公众号,沉浸在各种母婴网站论坛上流连忘返,瞅准每一个时机去汲取最新育儿心得和信息动态,我们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架在了脱离现实的困境中,因为现实总是不按常理出牌。
很多家长都会吐槽育儿书籍徒有其表,原因是他们把方法放在自己家孩子身上,总是失望收尾,不仅没有效果,有的甚至会有反作用。
也就是说,看上去很有用的育儿理论,对于我们,也许毫无帮助。
事实上,我们汲取育儿知识、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其实是在培养一种现代父母的直觉,这种直觉会延伸为对父母自身的反思和觉察,如果没有这种直觉,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心中的预期相差甚远,事实上,这种预期是非常不恰当的,但会让我们处在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焦虑中。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育儿书籍里的“条条框框”让我们胸有成竹用“规范动作”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但是现实的不按常理出牌会让我们临阵乱了手脚失了方寸,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连自己都不相信方法行得通,那么孩子就会察觉到父母的纠结和犹豫,最终导致施予的管教行为让孩子无法信服,自然也就达不到管教的效果。
孩子看到了其他小朋友玩具很好玩,一把就抱在了怀里不撒手,这个时候,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因为还回去而伤心难过,于是用最快速度跑到就近的玩具店寻找一模一样的玩具给孩子,结果还是没找到,一想到孩子即将爆发的哭闹,忐忑不安手足无措,脑子里都在盘算要怎么让孩子转移注意力。
还有,
孩子:妈妈,我还要看动画片。
妈妈:不能再看了,再看会伤害眼睛的。
孩子:我就要看。
生活中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通常我们的应对方式会有以下几种:
消极逃避
像买玩具的妈妈一样,平时在管教孩子时,常常因为无法忍受孩子的哭闹,把规则的界限的一退再退,以至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没去和孩子沟通就选择了逃避问题的方法,而孩子灵活掌握了“情绪会控制父母”的技巧,也就出现了妈妈的焦虑和无计可施。
坚定的维护家长权威
“不行就是不行,你就是哭一天也不让你看。”球爸以前会经常说这样的话,我常常开玩笑的说,这flag立的就是用来啪啪打脸的,而球爸会解释说,“我现在都管不了,再大点更管不住,”所以,很多时候,父母管教效果的偏差不在于孩子问题的大小,而是家长和孩子关于成长权利的争夺,这种对立的坚持只能让父母对亲子关系的未来更加惴惴不安。
讨好或是恐吓孩子以达到自己的管教目的
“看电视眼睛会瞎掉的”,夸大看电视造成的可怕后果,觉得孩子觉得害怕了就会听,这种例子还有很多,不让孩子玩水玩沙吓孩子会进医院打针,威胁孩子如果不听话就会被警察抓走,父母在用孩子无法理解的生活经验去诱导孩子,无伤大雅的小伎俩却会给孩子灌输许多错误的观念。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去讨好孩子,因为,孩子听不听从管教是要碰运气的,硬的不能来,那就来软的。
其实,父母自信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平和。我们常常说,温柔的坚持,这个温柔指的就是父母的内在状态。
著名的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有一句话“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就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地拒绝孩子的某些不合理要求,才有利于孩子内化出一些有益的品质。
比如到了该独自睡觉年龄的孩子,父母坚决要求孩子一个人睡觉,在独自入睡面对黑暗的过程中,孩子建立起安抚恐惧的心理品质。可是如果父母因为担心孩子会承受不住黑暗的恐惧而一味地陪伴,孩子便无法发展出自我安抚的能力,看似是在保护孩子,反而不利于安全感的建立。
如果孩子会哭闹,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沮丧情绪,请允许孩子哭,告诉他,“我明白你的感受,如果哭可以让你舒服一些,你可以哭一会儿。”
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亲子关系的基石是信任,而信任,足够承载这样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