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孩子是“左撇子”,左撇子会更聪明吗?需要纠正吗?
发布日期:2022-04-12 23:04:48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一直以来,人们看待左撇子的眼神总有些奇怪。英语里,“左手”一词有“笨拙”“欠老练”的意思,中世纪的欧洲还一度认为左撇子是“残疾人”。而现在,另一个相反的说法又广泛流传,即认为左撇子更聪明,并且如数家珍出一堆例子:卓别林、毕加索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克林顿……
那么,“左撇子”真的更聪明吗?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左撇子”,是应该高兴还是准备纠正回来呢?
“左撇子”也叫“左利手”,其产生原因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一种认为由某些特定的“左撇子”基因所致;另一种认为是由于胎儿所在的母体子宫环境,那些在孕期承受过重压力或者抑郁的母亲可能更容易产下“左撇子”。
统计表明,在全世界各个种族中,左撇子所占人口的比例约为10%(也有统计说是5-6%左右的)。那么这10%左右的少数派跟普通右撇子们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左撇子的有利之处:可能在艺术等领域更有天赋
有人考证,“左撇子”更聪明的说法可能来自于1975年美国“左撇子国际”组织成立后的宣传。在相当长时间里,“左撇子”在不同文化中都被视为“异己”而遭到排斥。但随着各领域“左撇子”名人阵容的日渐强大,例如卓别林、毕加索,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克林顿等,“左撇子”聪明的说法也日渐风行。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Chris McManus在“利手性”(handedness)的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研究和调查。他认为,如果“聪明”是指智商水平的话,那么左撇子并不比右撇子聪明。
这一结论是在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人群样本进行用手习惯和智商测试后得出的。测试结果是,左撇子的智商测试成绩与右撇子只相差1个点,这个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他同时指出,左撇子可能在某些特定领域拥有更多的天赋,比如在音乐、空间关系等方面,可能有更强的创造力。
依据美国斯佩里博士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左脑更专注于逻辑、分析、运算等理性思维;右脑更专注于情感、音乐、空间距离等感性思维。而人的大脑对肢体是“交叉支配”,即左脑支配右手,右脑支配左手。因此,“左撇子”由于常使用左手,被认为右脑更为发达,因此在感性活动以及发散思维方面更有优势。
但要指出的是,由于发散思维、创造性这些概念都很难量化测量,所以学术界对此结论也是有争议的。
左撇子的不利之处:被“右手”社会所遗忘
关于左撇子的种种不利之处,有这么几种说法:一是可能更易患某些疾病,如精神分裂、多动症等;二是可能存在某些学习障碍的比例更高;三是平均寿命短。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说法目前为止在学术上也都有争议。其中,前两个说法更多的是统计层面的结论,尚不存在被证实的因果关系;至于第三个说法,加拿大心理学家斯坦利·科伦的解释是,并不是左撇子在生理方面有什么劣势,而是在为惯用右手的人而设计的社会中,左撇子发生事故和意外的可能性更大。
深究起来,左撇子的烦恼可能包括:地铁刷卡机默认右手刷卡;大学阶梯教室里椅子上的桌板都在右手侧;写字从左到右,用左手写就会蹭一手黑;还有开车挂档、用剪刀等等都可能不顺畅。所以,为了免除生活的不便,强行纠正“左撇子”,到底好不好呢?
强行纠正左撇子,错在“强行”
关于强行纠正左撇子最著名的危害,莫过于《国王的演讲》男主角英王乔治六世的遭遇:因自小被父亲强行纠正左撇子,以致成年后的口吃。
事实上,认为“纠正左撇子会导致口吃”的调查研究,大多数发生在上世纪初。而在1940年以后的大部分研究,都不能证明这种结论。1937年牛津大学Burt教授研究指出,真正引起口吃的是儿童在强行纠正左撇子过程中所经受的强大的心理压力,而非纠正这件事情本身。
英国剑桥大学的naked scientists网站上,也曾经专门探讨过“左撇子”的问题。关于“强行纠正左撇子会不会造成大脑混乱”的问题,多位教授联合给出的答案是:“不确定强行纠正会不会造成大脑混乱,曾经有一种说法说这会扰乱大脑回路,这种脑回路相对固定,不会轻易扰乱。”
想锻炼孩子的“利手性”,7岁之前最佳
实际生活中,完全使用左手的百分百“左撇子”其实非常罕见。大部分左撇子只是在某一些动作上使用左手比较熟练。
伦敦大学针对3-9岁孩子的一项实验表明,随着精细动作的发展,孩子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基本上在3岁以前就可以看出端倪;具体而言,在10-15个月期间,是发展的关键期。但是,“左撇子”或者“右撇子”对左右手的依赖程度(degree),却是在3-7岁之间持续变化,在7岁以后就基本固定下来。
其中,左撇子比右撇子要固定下来的更快一些。也就是说,7岁之前,是引导孩子使用左右手的关键时期。
如果孩子在3岁的时候已经形成左利手,而家长又担心左利手给将来的生活带来不便,则不妨在3-7岁之间尝试引导,但不可“强行纠正”。应该在尊重自然发育的前提下引导,既不能被“左撇子更聪明”所迷惑,也万不可强行纠正,给孩子带来更重的心理负担。过了7岁,“纠正”的可能性比较小,不如就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