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菜单

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两岁女孩被亲妈虐待,必须站出来告诉爸妈们:惩罚孩子请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2-04-19 09:03:47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惩罚犯错误的孩子,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吸取教训、不再犯错,还仅仅是要释放我们被激起的怒火?

小堂今天看到了一则令人悲伤、气愤的故事——

去年正月,2岁的圆圆从老家到杭州与父母和姐姐一起生活,圆圆喜欢哭闹、吃饭容易弄脏衣服、不能自主如厕……

本来是这个年纪孩子都有的问题,圆圆妈妈王某担心孩子不能快速适应幼儿园(法庭上王某的说辞),竟然对孩子采取甩耳光、拧嘴巴、用衣架殴打身体等“教育”方式!

长时间的虐待让圆圆的身体伤痕累累,一天被虐待的圆圆从床上滚落在地,永远没有爬起来。

法庭上公诉人说:“我数了数,尸检报告上显示, 圆圆的外伤就有30多处!块状的、条状的……照片上她胖嘟嘟的小脸,闭着的眼睛上盖着长长的睫毛,她的模样像极了你(指被告席上的母亲)……”

今年也有一件家长采取了不当的惩罚方式导致孩子被车撞伤的事情。

一名两岁男童和妈妈闹别扭,妈妈多次教育无效后十分生气,作为惩罚便把他撇在路中央。

谁知男童被撇下后仅30秒,就被一辆小车撞倒并卷入车底,附近十几位路人迅速赶来,大家合力抬起车头,成功解救出被压车底的男童并送至医院,索性孩子并无生命危险。

其实,我理解第二位妈妈被孩子的无理取闹气昏了头的心情。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孩子不可能所有语言行为都正确,为人处世的小道理需要大人一点一滴的教导。

可当我们身临其境,被孩子闹脾气折腾得精疲力竭、束手无策时,心力交瘁的宝爸妈们又有几个能冷静下来,选择正确的惩罚方式呢?

现在的家庭条件好了,宠孩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有一点儿不顺心就躺地打滚、撒娇。

细细回忆起来,我也做过类似的惩罚,偷偷地藏起来观察孩子的反应。只是当时没有发生伤害,所以我没有发觉这种方式的弊端,而我相信这个妈妈事后非常后悔和自责。

对于“熊孩子”犯错后的态度和惩罚方法,家长到底怎么样做才能既不发生伤害又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呢?

犯错误未必都需要惩罚

记得有一次,我闺女摔坏了一个水壶。

我没有第一时间指责她,而是给她机会解释,得知她是想倒水给妈妈喝后,我非但没惩罚还表扬了她,同时也提醒她下次应该怎么做。

孩子这种好心办错事的行为,家长不需要惩罚。他们缺乏经验,能力还没有达到而已,冒然惩罚他们无益于成长,还会抹杀他原本好的初衷,得不偿失。

有一次,我小外甥把闹钟拆了,想看看为什么指针会动呢?结果安不上了。

他爸爸知道后没有惩罚他,反而陪着他一起研究如何弥补这个过失。

这是孩子出于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破坏,不是故意犯错误,所以家长也不需要去惩罚他,只要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就可以了。

不能有暴力倾向或情感上的伤害

当孩子犯错误了,很多家长开始批评、恫吓,严重的甚至做出打骂等暴力行为,这是最不可取的。

打孩子的结果,要么越打越叛逆,要么越打越懦弱,哪一种都不是家长所期待的结果。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孩子犯错,对他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语言威胁同样不可取。

这些看似没有伤害的语言,会让孩子缺失安全感,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人格出现偏差。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不小心犯了错误,爸爸妈妈依然爱他,这种爱是不会因为他做错事而轻易消失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爱,孩子故意犯了错误后,家长必须要让孩子受到惩罚。

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为最终目标

惩罚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减少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一个厌恶刺激或减少一个喜欢刺激,目的是降低事件发生概率。

当孩子做错事情,家长可以按照这个定义根据当时的场景随机变通去惩罚教育孩子。

场景一

浩浩一玩起来就没完,每次妈妈叫他吃饭,他都装作听不见,妈妈忍无可忍决定要板板他这个坏毛病。

妈妈告诉浩浩:“以后吃饭就喊你一次,如果你不来,就没得吃了。”

浩浩不以为然,当天吃饭妈妈喊他,他还是不动地方,专心致志地玩,过了好久他玩累了想去吃饭,才发现爸爸妈妈已经将饭吃光了。

妈妈说:“已经告诉过你,你不来就没有饭吃,既然在你心里玩具比吃饭重要,那就没有你的饭菜了,它们去找需要的人了。”

结果浩浩饿了一下午,不管怎么哭闹妈妈都没有妥协,让他自己承担后果,从此之后,浩浩再也没有因为玩而耽误过吃饭。

场景二

园园喜欢画画,妈妈为了满足她的兴趣爱好给她买了很多彩笔、蜡笔、水彩等,让她自由发挥随意去创作。

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画在墙上或其他物体上,只能在纸上搞创作。

园园偏不听,还是往沙发上画,于是作为惩罚妈妈剥夺了她所有的画笔,让她不能再画画,无论她怎么哀求也没有用。

这样惩罚了整整一周,妈妈在和园园就此问题深谈过后,她保证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妈妈才把笔还给了她。

场景三

子涵看电视的时候离电视特别近,每次都跟要钻到电视里去一样,对眼睛非常不好,家长喊好几次才稍微走远一点。

管教几次后妈妈忍无可忍就想了个办法惩罚她,看电视的时候把她的眼睛蒙起来,只能听不能看,让她体会到眼睛坏掉之后看不见的痛苦和烦恼。

自然而然地,她体会到了眼睛的重要性,主动改正了这个错误。

以上都是以“增加一个厌恶刺激或减少一个喜欢刺激”为原则,根据不同的事件随机应变的惩罚方法,家长们可以借鉴一下。

遇到的事情虽然不同,但家长的目的一样——帮助孩子规范他们的行为并建立责任感。

总之,真正高明的“惩罚”,不是打骂,不是体罚,而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孩子在惩罚中成长和进步。

家长一定要注意,惩罚必须让孩子明白原因,坚持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才能根除错误。

没有适当的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正确的惩罚教育中不断完善自己,越来越优秀。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奶粉事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