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菜单

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切记!这5类孩子再淘气都不能打,家长再生气也要忍着!

发布日期:2022-04-20 08:02:21编辑:乐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很多家长都知道经常打骂孩子不好,但是一遇到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的情况,就又忍不住对孩子又打又骂,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

比如,孩子放学不回家,考试交白卷,在学校搞恶作剧整别人,摔坏家里的东西等等,都有可能被父母打骂一顿。

然而,对于正处在发育中的孩子而言,有可能家长一动手就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切记,尤其是下面这5种孩子,千万千万不要打!

哪些孩子打不得?

1、叛逆期的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打骂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过于叛逆,怎么说都不听。而孩子之所以叛逆,多半也是因为他们正处于叛逆期,从而不服管教。

一般来说,孩子的叛逆期分3个阶段:2.5岁-3岁,是第一叛逆期,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7-9岁,是第二叛逆期,这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常常喜欢跟父母对着干;12-15岁,是第三叛逆期,这时的他们身体发育已基本完善,但心里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陷入自我纠结和矛盾中。

然而,不论处在哪个阶段,孩子都无比渴望自我。这时,如果家长大打出手,不但不会让孩子更听话,反而还会加剧他们的叛逆。

这是因为,孩子在叛逆期时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心里总是矛盾重重,常常对大人的管教产生极大的厌恶,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不满。家长的刺激过度,不仅会加大亲子冲突,也可能会让孩子不计后果,一时冲动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2、青春期的孩子

对于处在青春期(12-18岁)的孩子来说,大人的一顿打骂往往要很久很久才能从他们的心头忘记,甚至有的会将父母这些打骂深深埋在心里。

这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性格上,不但容易自卑,敏感脆弱,还会经常脾气暴躁,悲观厌世。这时期,他们可能会陷入早恋,变得厌学,而这往往会让父母暴跳如雷。

然而,此时对孩子进行打骂,不但会让孩子正在发育的身体受到严重的创伤,也会让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摧毁他们的自信,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一般来说,这会导致孩子产生两种极端后果。一是,性格过于弱势的孩子从此会变得更加懦弱,习惯逆来顺受;二是,性格相对强势的孩子会变得异常反叛,从此专门跟父母对着干。

3、过于内向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性格十分内向的孩子。他们或是不苟言笑,十分沉默;或是不善交际,喜欢独处;或是胆小自卑,思想固执。

面对父母的打骂,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是“敢怒不敢言”,因而更习惯于将各种埋怨、不解甚至怨恨藏在心底。

如果经常打骂过于内向的孩子,不仅会让孩子从心理上对父母及其外人产生疏远,还会直接影响他今后的社交,变得更加孤僻冷漠,不再相信任何人。

当然,还有一种更极端的结果是,内向的孩子在受到过多或过重的刺激后,往往会火山大爆发,一改从前,更加不服管教。

4、自尊心过强的孩子

有些孩子俗称“脸皮厚”,不怕说,不怕骂,更不怕打,往往在父母一顿打骂过后自己回头就能忘得一干二净。

而有些孩子,不仅脸皮薄,自尊心还超强。他们不太容易能接受成人的教导,更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大人打骂自己的行为,很容易钻牛角尖,事事都特容易当真,遇事总是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放不下。

面对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连说都不能轻易说的,更别提打骂带来怎样的后果了。

其实,在自尊心强的孩子看来,打骂他们就是在践踏他们的人格尊严,因而他们容不得别人哪怕是父母来侮辱和歧视自己。

5、升学期的孩子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有所成就。然而,仍然是有一些父母无法面对孩子考试落败、不好好学习、甚至逃学的种种行为而对孩子大打出手。

殊不知,这种打骂不仅不能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反而还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反感,做出更加厌学的行为。

尤其是对处于升学期压力的孩子来说,学习就已经让他们觉得疲惫,而父母的一顿打骂往往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丧失对学习的信心。

此外,还会加剧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从而对生活、学习甚至前途产生迷茫,想要放弃。

打骂不可取

虽然古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没人爱”,但这种打骂孩子的管教方式,涵妈并不认同,更不提倡。

父母的打骂,不但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里健康。

研究发现,经常挨打挨骂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仅在性格上会变得懦弱、孤独,还容易学会说谎、变得脾气暴躁,更不利于父母的管教。

严重的,直接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亲子关系变差,有的甚至对父母产生仇恨心理。

管教有妙招

其实,面对孩子不听话,与其用打骂逼他们屈服,不如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心服口服。或是,利用一些小妙招来治治他们。

比如,罚孩子做一些家务,既能算作惩罚,又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在劳动中认识到父母的不容易;或是,罚孩子站站墙角,面壁思过;或是罚他们去外面跑两圈,既锻炼了身体,也得到了惩罚......

需要注意的是,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我们最希望的莫过于孩子听话,能及时知错就改。

因而,在惩罚孩子前,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做错。在惩罚孩子过后,家长还是应当及时去跟孩子沟通,详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家长的苦心。

孩子之所以被称为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天真不谙世事。如果都像大人一样明事理,讲后果,那还有什么童真可言?

所以,在面对孩子犯错时,惩罚是可以有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奶粉事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