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独立孩子和亲密关系,同时拥有的方法是这个
发布日期:2022-04-22 09:02:12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独立”和“亲密”一直是育儿的两个关键词,我也经常会在后台收到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仿佛大家都觉得这是两个对立的词,常常疑惑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
“亲密”和“独立”是矛盾吗?
“亲密”和“独立”绝对不矛盾的,英语有个词组对此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Emotionally Attached, Physically Indenpendent”(心理上亲密,生理上独立)。
很多人之所以会把“亲密”和“独立”看成对立的,就是因为把这两个语序改变了,于是就变成了父母和孩子“生理上亲密无间”,但和孩子的心理反而是“孤立”的。
“心理亲密”指的是情感上的链接,是一种牢固的安全感,是那种“我知道你永远会在那保护我”的踏实和笃定。这么说也许有点抽象,我举个我们身边朋友的例子吧。有些朋友是“酒肉朋友”,每天几乎混在一起吃吃喝喝,但你自己知道你和他们也许并不走心。而有些朋友就是“挚交”,你知道即使不用每天联系,当你需要他们时,他们永远都在。
后者就是“心理亲密”,和孩子的这种情感链接的建立绝对不是非要时刻和他们腻在一起才能获得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心理的亲密关系是孩子愿意走向独立最重要的基石。
心理亲密该如何建立呢?
建立心理亲密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及时敏锐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小宝宝从妈妈温暖的子宫出来,新的环境、新的人、新的生存技能的学习,这一切都会让他觉得非常无助。于是,他们会用自己的哭声、肢体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来寻求帮助。
当家长可以随时回应孩子的需求,他慢慢就会明白,他的声音是会被听到的,他的交流是被重视的,他的需求是有价值的,他可以依赖他的父母来寻求安慰和帮助,他可以相信这个世界是安全的。
这种爱和信任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有人想要试图教你什么事情或者指导你什么事时,如果你信任这个人,知道这个人是了解你的,你是不是更加容易接受他的建议?
而相反,如果你觉得他根本不了解我,或者我都不信任他是真心为我好的,那你是不是就会从心底排斥他的建议,而且往往他劝的越多,你就越反感?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那对孩子来说也是完全一样的。
很多父母会抱怨自己孩子越大越叛逆不听劝了,就是因为你并没有建立好心理亲密,却要试图改变孩子。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建立情感上的亲密连接特别重要,这是爱和信任的基础,而所有的改变都是从这开始的。
这是人性,无关乎年龄,适用于所有的人。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能更独立”;“如果你放手的话,我会独立的”
建立心理亲密后,该如何培养独立呢?
很多父母,特别是父亲总是会担忧一旦和孩子太过亲密了会不利于他们的独立培养。其实孩子对于独立的需求就像我们呼吸、吃饭、睡觉那么自然,只不过有时我们忽视了这些需求而已。
一个1岁的孩子想要抢过你喂他的那个勺子,这就是他想独立吃饭的需求,但很多时候我们却误读为“不好好吃饭,老是想玩勺子”;
一个2岁的孩子吃早饭时坚持要自己倒牛奶而撒了一桌,这就是她想帮助大家的需求,但很多时候我们却误读为“越不让做越要做,越帮越忙”;
一个3岁的孩子在繁忙的早晨坚持要自己尝试把鞋子穿上,你想帮忙他反而生气了,这就是他想独立照顾自己的需求,但很多时候我们却误读为“越来越不听话了”。
这些都是独立的标志,独立不是到了20岁就突然会的,独立是从小到大慢慢发展的。很多时候孩子刚刚想要独立的苗头出来,却被我们误读了。因为我们习惯了孩子还是婴儿时期的那些需求,我们自己进入了一个惯性思维,“他们什么都不会,他们需要我,我要替他们做”。
于是,当孩子展现出最初想要独立的意愿时,反而被贴上了“不乖”、“不听话”、“很调皮”的标签了,重重打击了孩子对于独立的渴望。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呢?
孩子最初的那些独立标志尽管和小时候的需求不同,但它们本身也是一种需求。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给予正面回应时,我们所做的一切也是在破坏亲密关系。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父母企图和孩子保持生理亲密,但孩子在心理上却已经和父母孤立了。你给的不再是她想要的,甚至会让孩子觉得喘不过气。
回应孩子独立的需求不意味着一下子就放手,那样孩子一定会跌倒失败,那样只会让孩子害怕恐惧而不敢再尝试。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经历,爸爸一开始是双手帮我扶住把手,慢慢地他放开了一只手,接着又放开了另一只手,然后我摔倒了,他第一时间过来安慰我,并鼓励我继续尝试。这和我们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会陪伴在身边,我们会鼓励,我们也会适当帮一下,但最关键的是我们让孩子自己坐在了自行车上,让他自己握住了车把手!
保证孩子每个争取独立的经历都是正面的,这会正向促进孩子不断地渴望独立,也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树立自信正面的自我形象。这才是为人父母最该留给自己孩子的宝贵财富。
所有的鸡汤文都会提到,“母爱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但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真正明白这个含义。母爱的一大任务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建立足够的心理亲密连接;而第二大任务就是当孩子有能力时,我们可以慢慢分离,得体退出。很多时候,孩子的不独立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舍不得放手。
很多成年人被称为“妈宝男”或者“公主病”,背后都会有一个不懂得放手的妈妈。她们喜欢一边抱怨着孩子不独立甚至无能,一边却继续事无巨细地包办代劳。
“心理上亲密,生理上独立”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描述母亲的角色,所谓“退出”,并不是退出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死活不放手的爱,不是真正的母爱,那叫占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