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大娃就得让着二娃?同胞竞争是二孩父母情商的试金石
发布日期:2022-04-23 16:03:25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2016年初“全面二孩”实施之后,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可以四口之家的新时代。自此,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每个二孩父母的必修课。
二宝的出现会对大宝的生存空间和心理感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两个孩子的共同成长,对于他们每个人的发展也都会有所助益。
前些天在《妈妈是超人》的综艺节目,明星妈妈胡可的教育方式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节目中有一幕,胡可的两个孩子,安吉、小鱼儿坐在后座车上互抢玩具。
结果哥哥把弟弟弄哭了。
但是,胡可喝着咖啡淡定的开着车,等待着兄弟俩自行解决问题。没多久,两兄弟已经忘记了刚刚矛盾,和好如初,并愉快地飙歌起来。
胡可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谁说老大就要让着老二?在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原则性伤害的情况下,尽量让他们去想这个事情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人越干涉,他们的关系会越激烈,大人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一定会找到他们之间相处的平衡点。”
也许,如此淡定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关系的父母,并不是很多。
同胞之间的亲密关系,提供了亲子关系之外的心理社会发展空间。
同胞之间可以相互支持促进心理发展。年长的照顾、带领并保护年幼的,年幼的获得关照和爱,年长的获得自豪感、能力感。他们可以一起玩游戏,打闹,有爱,同时又富有攻击性。这种爱恨情感与亲子关系那种受依赖所限制的爱恨不同,拓展自我的发展空间。
另外,同胞之间可以互相模仿和学习,促进认同感。兄弟情、姐妹谊都是人类美好情感体验中的重要部分,同胞之间的互动与交往,提供了一个向社会过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儿童可以学习处理对同胞的爱与恨的情感,学习如何合理地进行竞争,并创造性地适应同胞之间的竞争,这是走向成人社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我至今还记得幼年时与弟弟和姐姐之间的战争,当父母在家时,姐姐很少照顾我和弟弟,反而会收拾我们。如果父母不在家,姐姐立刻变身一个大当家的,照顾我们吃喝。我们姊妹三个,力量总是不平衡,就自然产生了联合与离间,拉帮结派,我有时和姐姐一起收拾弟弟,有时姐姐和弟弟对抗我。同胞关系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
同胞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会影响到未来走向社会处理同事、同学、甚至伴侣之间的关系。在横向的关系中容易唤起在同胞关系中的体验,并且以这样的体验为基础去处理。比如,一位有双胞胎的男孩,相对于他双胞胎妹妹,儿童时期的学业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以至于在成年后仍然时常唤起与妹妹竞争的焦虑,好像妹妹幻化成了他身边所有的同事、同学,如影随形存在左右。
接受同胞存在的现实,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同,确立自己的存在。
对于年长孩子而言,同胞的出生打破了已经存在的各种关系,无疑是一种冲击,因此会带来痛苦而混乱的感受,甚至可能产生行为的问题。比如,年幼同胞的出生,改变了年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再是唯一,更多的人来分享父母;从此多了一个称之为哥哥或姐姐的身份。
除此之外,年幼的孩子因为弱小无助,会与父母有更多的亲密接触机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料。这可能会诱惑年长的孩子退行,比如,哥哥看到妈妈用勺子挖苹果泥给弟弟吃,也拒绝吃块状苹果,而是要像让妈妈喂自己吃苹果泥,长大的姐姐用奶瓶喝水等,或者可以做的事情又像年幼的孩子一样做不了了,比如,尿床、不能一个人睡等,这种退行通常一定能够获得父母的关注。
对于年长孩子而言,年幼同胞的出生占据了自己原先的位置,他的存在是对自我威胁的活生生证明,形成一种类似“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同胞竞争情境。显然,再也没有比这更清晰地表明同胞之间是不同的存在了。
因此,如果儿童能够在内心深处逐渐接受同胞存在的现实,就是接受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这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间的同胞关系
首先,要肯定每个人的独特性,尤其是双胞胎。
米契尔提出,在同胞关系中,母亲要处理孩子的同胞关系,最重要的是强化同胞之间的不同。母亲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孩子可能是普通的,但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他有与别人不同的特质、潜能以及在家庭中每个孩子都扮演着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角色。
尤其对于双胞胎而言,双胞胎在外貌和年龄上本来相对于普通同胞已经趋同了,在养育过程中更要强调差异性,才更有助于孩子确立自我认同,否则,总是被放到一起各种比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我认同发展。然而,生活中父母常常为了好玩或者别的原因,把两个孩子打扮的一模一样,通常会造成分不清楚的戏剧化效果,成人乐此不疲。我想通常情况下,并没有哪个儿童希望自己常常会被错认为另一个人吧。
绘本《逃家小兔》中不管调皮的小兔跑到哪,变成什么,兔妈妈总是能够认出它。儿子在看这本书时,每次小兔被妈妈认出,儿子总是满脸的幸福,他在体验着小兔被妈妈发现的幸福吧。
读书时我有一位同学,她有一个双胞胎姐姐,一次姐姐打电话到宿舍时,我接的电话,当时听着声音以为是我的同学,就自然地说“XXX吗”,结果电话那边忽然变得有些愤怒地说:“我不是XXX,我是她姐”。我猜她对被错认该是多么的困扰和愤怒啊。
一次参加一个大学生危机研究会,会上报告一个案例:一名优秀而孤僻的大学生自杀了,在个人信息中发现他有一个双胞胎弟弟,据说同样优秀,而且活泼开朗,家人很喜欢他,我当时头脑里冒出了一句话“双胞胎要差异地养”。放到目前强调向外攻击发展的社会背景,哥哥肯定是没有那么招人喜欢的。当然,这并不一定是自杀的原因,但是,这种无法自我认同的痛苦一定折磨过这个逝去的生命。
第二,父母要容纳同胞间的竞争和嫉妒,限制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行为。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手足之间永远只有相亲相爱,只可惜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同胞竞争和嫉妒存在于人性之中,否认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就像前文中的妈妈一样。担心姐姐对弟弟不好,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各种强调和暗示姐姐:“我不允许你对弟弟有不喜欢的想法,如果你不爱弟弟,妈妈就不爱你了。”女儿压抑恨,被动表达攻击。
有的父母会面对年长孩子对年幼孩子的不友好,不断地要求并批评大孩子,导致了这样一种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客观存在的情境:自从年幼的同胞出生后,大孩子经常因为同胞挨骂。父母一边在要求大孩子爱同胞,显然是很难真正有效的。
所以,父母要坦然接受大孩有这样的情感,不要因此恐惧和害怕,这也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因素。父母要创造空间在合适的时候听听大孩对同胞出生后的想法和感受,允许大孩子在安全的空间里自由表达想法,能够被父母听到、见证并接纳,孩子在现实层面得到表达的动力自然会减少。
然而,行为层面上要限制暴力行为。行为上的限制像情感上的容纳一样,让孩子感觉到安心和安全,帮助他们控制和管理自己的伤害性行为。强调一下,在限制孩子的行为时,严厉和严格是不同的,严格是温和明确的坚持,严厉是情绪化的要求,严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界限,严厉可能招致愤怒和对抗。
另外,父母也可以和大孩约定好,抽出固定时间全心陪大孩,让大孩体验到仍然被爱着,自己并没有被年幼同胞所毁灭或替代。
第三,帮助孩子发现彼此的爱,促进爱的表达。
同胞之爱与同胞竞争和嫉妒一样,也是存在于人性中。新出生的婴儿天然的招人喜爱,大孩子通常都会有对年幼同胞的爱的表达。父母要善于发现这样的时刻,并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表达合适的欣赏。切记一定要根据同胞关系或亲子关系的实际状况来表达赞赏,否则,可能导致大孩子听到表扬后会故意减少自然表达爱的行为。欣赏不是用道德绑架孩子,或者变成一种潜在威胁或交换,欣赏是我看到了你的爱,孩子感受到他爱的表达自由。
描述事实。我看到你给弟弟唱歌了,弟弟一定很高兴吧。你帮助妈妈拿来弟弟的衣服,谢谢你帮助我,减轻了我的负担。弟弟摔跤了,你扶他起来了,可以照顾弟弟了。大孩被看到,会自然地增加类似的行为。
过度表达。你对弟弟真好,妈妈给你买个你想要的乐高。这把自然的爱,变成了交换,抵消了情感。而且,你对弟弟好了,妈妈才给你买,言外之意是不对弟弟好就不买了。再对弟弟好就不是出自真爱,而是为了得到东西了。或者感觉妈妈更爱弟弟,而不爱我,他们俩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