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菜单

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3岁前,父母得帮宝宝做好这3件事

发布日期:2022-04-24 10:03:17编辑:小宝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3岁上幼儿园后才是接触社会。但其实,从宝宝第一次对人微笑开始,就已经是与他人互动,与社会接触的开始了。

所谓三岁看老,就是说宝宝在很小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化性格,可能会展现他未来一生与社会互动的特性。为什么有些人长大后很古怪、不擅长与人交往?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小时候引导不足导致的。

● ● ●

第1件事(0-1岁):学习区分我、妈妈和别人

0-6个月:妈妈就是我的世界

根据奥地利病理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玛格丽·马勒(Margaret S. Mahler,1897—1985)对0-3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在经历最早两个月“自顾自”的本能生活后,从第一次微笑开始,孩子就与外界有了真正的信息交流。

在这个阶段,孩子与世界都是共生的,婴儿没有区分母亲和外人的差别。

家长应该如何做?

1、妈妈是孩子共生阶段最亲密的关系,所以要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2、出月子后就可以出去走走逛逛了,熟悉一下不同的人和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有好处。

3、经常和宝宝说话,用眼神交流,时常主动抚触孩子。

6-12个月:认识妈妈之外的人

6个月开始,孩子心理开始逐渐跟妈妈分离,变得更独立、更个体化。他们开始关注父母以外的人。尽管陌生人依然让他们很害怕,但他们会拉着父母去主动探索。这个时候哪怕是爸爸陪伴,也能够替代一部分妈妈的工作,但这段时间,千万不要两个人都不在孩子身边。

妈妈们要学会在孩子需要时给予足够的支持,不需要时默默在旁边观察。比如宝宝需要抱时就抱他起来;当他想要自己玩时不轻易打扰。这么做可以建立宝宝安全感,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

家长应该如何做?

1、爸爸可以作为孩子的陪伴。

2、父母积极与孩子互动,多陪他外出走动

3、按需支持,不要由着自己的喜好来陪伴。

● ● ●

第二件事(1-2岁): 学习分离和交往

12-18个月:分离焦虑的顶峰

1岁以后的孩子可能非常依恋妈妈,他正在学习走路等技能,经常会有挫败感,需要随时回到妈妈的怀抱来寻找鼓励和安慰。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靠妈妈来寻找安全和自尊感,妈妈可以刻意进行躲猫猫和追逐的游戏,不仅很有趣,也能够让孩子理解暂时分开和永久分别的区别。

家长应该如何做?

1、用躲猫猫和追逐的游戏,帮助孩子了解离开、消失的概念。

2、出门的时候不要粗暴地离开、或者偷偷溜走。应该给孩子一个固定的仪式或者动作,然后像最正常的过程一样离开。也可以答应他回家后做一件什么事,让他保留期待感。

3、虽然离别的过程中可能会哭泣,但妈妈要保持情绪的稳定,让孩子感到离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要连哄带骗。

18-24个月:学习与人交往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他们的认知和行动力已经能够足够接受与母亲分离。不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所以社交的时候可能发生肢体接触,出现“打人”的情况。另外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容易“抢东西”。

当妈妈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要避免与孩子站在对立面,应该用更加稳定的情绪和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与别人的冲突,如果呵斥的话反而会让孩子对接触外界感到畏缩。

家长应该如何做?

1、在家里进行情景模拟,引导孩子说出一些固定的句式,比如你好,谢谢。

2、不要对孩子的“打人”行为进行呵斥或者惩罚,可能会造成畏惧交往。

3、用绘本、故事来引导孩子与其他人交往的概念,同时启发语言能力。

● ● ●

第三件事:(2岁-3岁)学习遵守规则

24-30个月:建立规则感

两岁到三岁的孩子追求独立感,喜欢尝试和挑战,当他们发现自己对周围事情可以产生操控的时候,自我意识萌芽会进入一个高峰,最简单就是说“不!”

这是孩子与人交往的关键时期,不妨利用孩子“说不”的意识,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这时期的孩子还不一定能和小朋友共同玩耍,所以不用太过于强迫“一起玩”这件事。

家长应该如何做?

1、告诉孩子一些规则并以身作则,比如吃饭不看电视、遵守交通规则、排队规则。

2、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先顺着他的感受进行描述,让他迅速冷静,然后才晓之以理。

3、做一些简单的游戏,让孩子知道挑战和输赢,这有助于他们对于规则概念的理解。

30-36个月:奠定物权意识

孩子要到三岁后才会出现同理心,才此之前,他只能想到“我的”。所以这个时期的宝宝不懂得“体恤他人”,有时候会表现得“自私”。

这个阶段可以尝试用规则去引导“分享行为”,比如轮流玩、别人玩时等候、不可以厮打抢夺等。

家长应该如何做?

1、尊重宝宝的物权意识,不要强迫孩子分享,为了避免冲突,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来训练分享行为。

2、在家里玩的时候可以模仿场景,让他熟悉和别人一起玩玩具时会遇到的不同情况,了解注意事项。

● ● ●

这些诀窍,帮助宝宝接触社会

趁早多接触外界

宝宝对这个世界的接触不该只停留在家里,只要天气允许,就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都有利于他们对世界的了解。

多交流多说话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一直和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为了省事儿一直开着电视让孩子看,小朋友两岁多还不怎么开口说话,去了幼儿园还经常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和哭闹。

虽然每个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不同,但是和人交流的语言沟通能力应该一直持续地引导。孩子的表达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顺利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会影响与人交流的欲望。所以大人不要用电子产品去替代交谈。

别太担心性格问题

不是只有爱聊天的孩子才亲近社会!还记得咱们之前有文章说过,即便是一个喜欢独处的孩子,也是很正常的吗?内向的孩子专注力更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与社会、与人交往,因此父母不需要特别的强求和过度担心。

说出孩子的情绪

2岁后的孩子经常会发脾气,动不动就炸毛。因为宝宝的同理心还没有健全,没办法思考和冷静去控制情绪,所以父母要帮助他们理顺逻辑,用“共情”去顺着孩子说出情绪,平静之后才继续引导,千万不要用暴力镇压。

包妈碎碎念:今天说的这3件事,都与宝宝0-3岁的心智发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待人接物的能力,其实并不是一句“长大了就好了”那么简单。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最初的3年里,咱们除了照顾宝宝们吃喝拉撒之外,还得引导他们接触外部世界,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这是留给他们一生最好的礼物。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奶粉事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