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养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大概是你最大的失败了
发布日期:2022-04-25 17:03:50编辑:西西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这几天,你的朋友圈或许被央视的一部纪录片——《镜子》刷屏了。这部酝酿10年、制作2年的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的故事。
在很多人眼中,他们都是“问题孩子”,带着“不听话”“叛逆”的标签,与“乖孩子”丝毫不沾边。
但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很多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小时候多是乖孩子,他们习惯于讨好他人,承受着本不属于他们的压力,等不满情绪达到忍受极限就会发展成“问题孩子”。
生活中,你可能会在出门前叮嘱孩子:“乖乖听姥姥的话!”也时常听到这样的夸奖:“这孩子真乖,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
好像“乖”就是好孩子的标准。
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心理学专家可要泼你凉水了。
孩子太乖并不是什么好事
孩子的成长如同一棵树,自然生长会枝繁叶茂,而用栅栏围起来,虽然外形符合期望,但压抑了许多成长的力量,甚至会造成内伤。
比起熊孩子,乖孩子的弱点或许更为“致命”:
当别人的配角
2016年,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一项针对2000人的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他们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别人的配角。
-
53.9%的受访者认为,孩子从小接受“乖孩子”理念不去争取是主因;
-
33.6%的受访者认为,父母事事作主导致决策勇气缺位。
研究表明,太听话的孩子更容易在团队中沦为配角。他们在父母的保护下过日子,成为生活的傀儡,心理脆弱,承受力差。
唯唯诺诺,没主见
乖孩子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长大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
-
敏感于周围人的言行,经常怀疑,退缩;
-
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决策力低,容易犹豫,
-
自卑,不敢承担,感觉怎么努力都难以让人满意;
-
习惯讨好他人,让人觉得好欺负;
-
经常压抑自我需求,积压不良情绪;
泯灭个性,扼杀创造力
如果家长一直否定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点,不让他去尝试、冒险,孩子会逐渐变得保守,缺乏创新性和开拓性,缺乏乐趣。
表面乖巧,内心叛逆
有的孩子为了讨父母欢心就压制情感,违背自己的意愿,等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可能叛逆。
“不听话”的孩子也很可爱
教育心理学家表示,太听话的孩子虽然成长过程会比较顺利,但容易流于平庸,沦为配角。
而那些敢跟父母顶顶嘴的孩子,其反叛、质疑精神往往是走向卓越和成功需要具备的品质。
-
更抗压,不做“瓷娃娃”;
-
更有创造力,不做复制品;
-
更会表达,不做闷罐子;
-
有主见,不做墙头草;
-
更独立,不做小随从。
-
不做“瓷娃娃”:敢于表达自我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气、更抗压、更能经受挑战。
-
不做复制品: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喜欢动脑子,更具备创新能力。
-
不做闷罐子:有时候孩子顶嘴时的“歪理”,正是他们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想法。
-
不做墙头草: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不容易成为墙头草,而往往能成为意见领袖。
-
不做小随从:不听话的孩子拒绝包办,更喜欢自己动手,行动力因此不断增强。
培养一个敢说、敢做的孩子
事实上,教育是为了更好发现孩子的天性,尊重并给予发展空间,使之发挥潜能,美好绽放。
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带他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陪他一起体验世界,体验自我。
-
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想法、需求、愿望,能配合时尽量积极配合。
-
要给他爱、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威胁、控制、怀疑或评判。
-
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要看到孩子的需求,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
-
让孩子做符合他年龄的事,不过分超越也不包办,比如不要让四五岁的孩子经常性地照顾体贴他人,不要强制十多岁的孩子保持长时间安静。
-
鼓励孩子表达自我,帮他建立自我边界,不侵犯他人,也不让他人侵犯自己。
-
别让孩子去承担父母的矛盾、负面情绪。
当然,有些养育良好、内心富足的孩子也会表现出乖和懂事的特点,分辨起来很简单:
看孩子是坦然、欣喜、满足,还是怯怯的、违心的、讨好的、卖力的。
如果是前者,不用担心;如果是后者,就要注意解放捆绑孩子的枷锁,别让他太“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