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父母“无条件”付出原来是在养儿啃老!要学习如何跟孩子“算账”
发布日期:2022-04-26 13:05:23编辑:艾艾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孩子很多时候都需要问父母拿钱。
参加文艺演出或学校组织的跳蚤市场,各种课外活动和课程,买“班里其他同学都有”的玩具、文具......
家长成了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来源。
但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难道这不像我们所说的“啃老族”吗?
啃老族不是一天养成的,很多时候都跟父母的教育有关。
首先给大家出一道情景题。
假如孩子现在问你要一笔较多的钱,用于:
情景题
假如孩子现在问你要一笔较多的钱,用于:
买玩具;
参加学校组织的跳蚤市场;
让家长在资金和精力上支援所参加的文艺演出(购买或制作服装等);
纯粹想增加零花钱;
假设你始终都要给出这笔钱,你的做法是:
A.反正都要给,那就放任自流,孩子要多少给多少吧;
B.跟孩子算账:跟孩子讨论花了这笔钱能得到什么,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给家长带来什么收益(这个收益未必是物质上的)。
同样是给孩子钱,但给的过程不一样,最终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
当孩子需要我们提供物质资源或一些技术上的支持时,如果家长觉得这些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并且在给孩子帮助的过程中参与度过高,这很有可能为孩子将来成为啃老族埋下伏笔。
因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习惯,认为爸妈的投入都是理所当然的,是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家长在自己身上投入的都可以不计成本、无限地挥霍。
所以当孩子问家长要钱时,家长应该要像风险投资人,跟孩子“算账”。
任由孩子浪费家长给Ta的投资
孩子将成为啃老族
跟孩子“算账”听起来好像比较现实,但事实上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基本思路。
孩子出生时,我们就是Ta的天使投资人。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无非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投资,最终我们希望收获的不是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物质的回馈,而是孩子的一个美好未来。
要想这个投资真正有丰厚的回报,最终是靠项目的运营人——孩子。
我们投入的资源,由孩子来运营,最终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这不就是一个完美的,从天使人投资、A轮、B轮,到最后上市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如果在这过程中我们没有起到一个投资人应有的辅导作用,任由孩子奢侈地浪费我们投资给Ta的资源,最终将成为一个失败的投资。
我们既不会有什么物质上的回馈,同时,这个项目可能会破产,成为投资人的包袱——啃老族。
孩子问家长拿钱时
家长应该跟孩子“算账”
但如果我们尝试用天使投资的方式给孩子投入资源,比如说孩子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跳蚤市场,家长可以这样鼓励孩子自己算账:
?准备花多少钱买原材料?
?预计销售额是多少?
?怎样包装你的产品?
?定价策略是怎样?
?为了达成销售目标,是逢人就推销还是有其他销售策略?
?要请多少人帮忙?需要专家意见吗?
?最终要捐多少款?
......
让孩子像拿风投一样思考清楚这笔钱的用途和效益,能够说服家长,家长就投资。
爸妈不再是孩子无限的资源提供者,而是一个风险投资人。
从带孩子参加跳蚤市场
看中西方教育差异
我给大家推荐过一篇国外的文章《问父母要钱就像拿风投?美国老爸做孩子的天使投资人,教孩子做生意不做饭来张口的啃老族》。
文章作者是美国的一位风险投资专家Charles Tips,他的孩子从小问父母要钱,都要说出这笔钱的用途,说服父母“投资”。
作为孩子的投资人,Charles也尽力投资人应有的指导责任。
为了教孩子一些市场营销知识和财务知识,Charles在自己花园办了一个二手货买卖会。
作为项目的运营者,他6岁的儿子想要卖贵价柠檬水,因为孩子说现在天气很热,提高柠檬水的价格他们就能赚更多的钱。
而爸爸就认为,柠檬水只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为了吸引大家参加旧货交易,所以应该要卖便宜一点。
这种投资人与运营人的意见交流对话竟然是发生在6岁的孩子和他的父亲之间,这实在让我们感叹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比较一下我们参加学校搞的跳蚤市场,家长的参与度是不是有点过高了?这过程中孩子似乎成了配角,家长忙乎了半天,但孩子只是每个摊位上的消费者。
在这种活动上,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这个项目的CEO,我们投入的资源是其中的一个风险投资,让孩子来制定整个运营策略,思考如何推进计划,如何实现目标,这样的参与价值是不是更高呢?
我希望大家能够换一个角度,把给孩子的资源,由我们无偿地提供,变成一种风投的心态,让孩子成为驾驭自己人生的CEO,学会驾驭好我们给Ta的所有资源,达致未来幸福的目标。
而最终决定Ta幸福与否的,不是我们投资人能够投多少钱,而是孩子是否能在我们的帮助下,用我们一轮轮的投入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变成一个运营高手。
如果家长和孩子能有这个心态,我相信任何孩子都能够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