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我家宝宝稍不满意就大叫、打滚、甚至打人,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2-04-27 12:04:21编辑:小宝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
刚出生没几天的宝宝哭得脸都紫了,真怕他一不小心就背过气去;
-
3个月的宝宝傍晚入睡前哭闹不止,急得爸爸妈妈如热锅上的蚂蚁;
-
2岁的宝宝稍有不满意就满地打滚大哭大闹,不想溺爱孩子的爸爸妈妈最后也没招了;
-
刚上幼儿园的宝宝每天晚上都哼哼唧唧,弄得全家都不开心;
-
宝宝玩啥都只能赢不能输,一输就哭天抢地,安慰、打骂都没用。
宝宝的情绪,瞬息万变、捉摸不定,哪个父母不是常常一地鸡毛?
如何帮助宝宝管理情绪,培养宝宝的快乐能力!
1减少宝宝的攻击性行为的必要性: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很小的宝宝,在发脾气时,有时也会咬人、掐人甚至打人。但是需要爸爸妈妈注意的是:在婴儿期,如果家长未能对孩子的这种以打人来发泄情绪的行为进行及时矫正,那么,当这些行为高频率发生时,就很有可能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攻击行为。
习惯性的攻击行为一旦形成,那爸爸妈妈们就不单单是头疼这么简单了!儿童时期的习惯性攻击行为,到青春期的打架斗殴,甚至上升到成年后的犯罪,都是有迹可循的。
因此,减少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对孩子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宝宝出现攻击性的行为的原因:
1.内在生理的驱动:
攻击行为是一种内在生理的驱动,有先天遗传和内分泌的原因。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这种行为在二、三岁会频繁出现在儿童身上,到五、六岁形成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同时,男孩的攻击行为明显多于女孩,男孩不仅爱欺负女孩,而且在男孩中间也高发冲突和“战争”。这与性别是直接有关的。
2.负面情绪无法及时释放:
当儿童找不到发泄愤怒的途径,或遇到挫败产生自卑心理时,通常会把目标转移到第三方身上,以此宣泄不满获得自足,或者是引起众人的关注。这种情况和家长的带养方式密切相关。
3.自我中心意识:
儿童的自我中心意识会让他潜意识把玩具据为己有,不分享而相互争抢;而且儿童过多是以自己为核心,谁都得听他的,他就是权威,这样一旦有别的小朋友不理他,或者没有按他的意思去游戏,那他就只有用拳头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获得在同伴中的领导地位。
3应对“暴龙宝宝”的方法:1.建立和谐的家庭交往模式。
家长在有意见不统一时,一定要避免激烈的口角和动手。对孩子出现的令人气恼的行为,更不能用拳脚制止。
宝宝往往是通过社会模仿和观察学习才产生的攻击性行为的!小编我就曾在早教中心见过一个攻击性行为尤其强烈的三岁小男孩,不论何时,他产生情绪,便会攻击其他小朋友,宣泄情绪。而他在之前一直是被脾气暴躁的爷爷带大的,妈妈也很少顾及他的情绪。
在家里经常挨揍的孩子,会寻求到外面以打弱小同伴为突破口来模仿大人的打骂,所以和谐的家庭交往模式对孩子影响很大。
2.引导宝宝正确解决矛盾。
小朋友间发生争执和吵闹是正常的现象,当问题出现时,家长要帮助宝宝学会处理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去和其他小朋友家长,为了宝宝的打闹而争吵,这样争吵的结果只能是吓坏孩子。
引导宝宝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小朋友沟通、分享与交换、分散他们对同一个玩具的注意力、暂时分离他们、换用其他的活动与游戏等。
对于小宝宝,分散注意力是个很好的方法。而大宝宝家长,完全可以告诉他们,手和脚是用来写字、画画、跑步和游戏的,而不是用来伤害其他小朋友的。
3.对该儿童进行冷处理。
一旦儿童的攻击行为高频率发生,要在保证其他小朋友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对该儿童进行冷处理。比如:不允许他继续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在5分钟内,坐在一个固定的“反思椅子”上不许动。
但即便是这样,家长也切记不要用厌烦和拒绝来孤立孩子,批评针对的是孩子做出的事情和行为,但不能是针对孩子的人格。一旦孩子在一定时间内行为有所改善,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