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功利心,正让你的孩子离阅读越来越远
发布日期:2022-05-02 22:04:14编辑:乐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这几年,阅读越来越被学校和家庭重视了。十几年前还被称为读闲书甚至被许多家长嫌弃的课外阅读,已经从孩子们可有可无的“小零食”晋升为最好每日必吃的“营养大餐”;绘本馆童书馆开始在各个大城小镇安家;各大电商的童书销量高居榜首;许多学校也纷纷给孩子们列出必读书目,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甚至布置阅读作业。
看上去,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可是在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今天,家长和学校更多地介入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真的让孩子们越来越爱读书了吗?
现在,许多家长都能够认同阅读对孩子智力和学业的推动作用,许多家长也是在对阅读“寄予厚望”的心情下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实话实说,当初我和孩子开始亲子阅读时也不是毫无功利心,在应试教育压力如此之大的当下,要家长们毫无功利心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功利心太重的话,不仅不会让孩子爱上阅读,反而会使孩子离阅读越来越远。可以说,功利心就是消解甚至毁掉孩子阅读兴趣的利器。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功利心把阅读复杂化
迄今为止,尹建莉父母学堂已经举办了五期“为爱有声阅读活动”,在关于孩子阅读的讨论中,家长们提到了两个新名词:深阅读和浅阅读。在家长们的理解中,会把名著经典认为是深阅读的作品,而把漫画、网络小说、畅销的校园小说认为是浅阅读的作品。这种划分方式本身就有失偏颇。比如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在他们初面世的年代里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小说,只在民间流传,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沉淀才被称为经典。而漫画类书籍中也不乏传世经典,比如《父与子》、《丁丁历险记》等。再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曾经是热销的通俗小说,但从文字到思想深度,都可圈可点值得称道,不仅雅俗共赏,也把武侠小说推到了一个新的巅峰,称之为经典毫不为过。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圆圆的自主阅读不也是从金庸的小说开始的吗?
对于孩子的阅读来说,都会自然而然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就如同只要孩子喜欢亲子阅读,或早或晚都会识字,或早或晚都会自主阅读一样,家长也不必太过纠结自家孩子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或者孩子能够博览群书,但这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良好的阅读兴趣基础之上的。如果从刚开始,就用深浅来划分,进而要求孩子,恐怕连阅读兴趣也会破坏掉。基础没有了,又何来“深阅读”呢?
二、功利心把阅读做成任务,消解孩子的阅读兴趣
去年,网上有一篇林志颖和儿子的故事,说他们父子在法国曾参加过一个读书活动,为了争拿第一,林志颖和Kimmy取消了所有的活动,以便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尽量多的书。果然,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刚进行到一半Kimmy的成绩就已遥遥领先。但是,主办方却担心父子俩的急功近利带坏了其他参加活动的孩子,要求父子俩马上退出活动。
后来,林志颖声明此事为杜撰,不属实。不管这段新闻的真实性如何,确实应该引起我们反思——阅读,不是做任务。
现在,许多学校也给孩子们规定阅读书目,还要求摘抄好词好句,让家长监督孩子们完成每日阅读任务并签字。请想一想,这么做,孩子们是会更加喜欢阅读,还是会厌烦阅读呢?从小被规定甚至被强制读书的我们,在长大后仍然保持读书习惯的很少,而从小享受读书乐趣的法国人,却将阅读的习惯保持终生。
急功近利,只能是南辕北辙,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尹建莉老师也说过,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三、功利心引发家长的攀比心、虚荣心,指责否定孩子
功利心之下,最容易引发攀比,比如人家的孩子3岁就认识很多字了,而自家的孩子都上一年级了才认识几十个字;人家的孩子6岁就自主阅读,我家8岁还只能是亲子共读;人家6岁就看三国,我家8岁还只愿意读绘本;人家作文下笔如有神,我家如同记流水账,平淡如白开水……比较之下,家长很难淡定。没有清醒觉察的家长很难反思自身,也很难看到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容易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不用心啊?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那么辛苦每天陪你读书,你咋就不见长进呢?这种埋怨和指责,不管是说出来还是写在脸上,孩子都会受到伤害。指责批评,只能让孩子越发不喜欢阅读,甚至痛恨阅读。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要求孩子之前,自己必须要先做到。不能因为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更伤害了孩子。
四、功利心让家长焦虑,进而控制和改造孩子
如果带着功利心去阅读,家长势必会有很多预设的条条框框和大大小小的目标,比如,学前认识多少字,几岁开始完成自主阅读,一年完成多少阅读量,最好能博览群书知识面宽,读书要读有用的书……这时,家长已经无暇顾及孩子的阅读感受,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是否完成了目标上面。而如果没实现,又要用什么方法去实现?一旦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方法还没达到预设目标,家长们就会更加焦虑,再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从而去控制和改造孩子。比如,孩子如果上小学了还不能自主阅读,家长就会引导孩子读有拼音的书;孩子如果喜欢读通俗小说或者漫画,家长就会引导孩子读高大上的经典……孩子要是不从,家长们就很难坚持平心静气的引导,而是变引导为强求。最少脸上也会由晴转阴,愉悦的亲子共读时光就会变成紧张压抑的亲子对抗和互相折磨。最后不仅没有达到家长的阅读预期,就连亲子关系也开始亮红灯。
我发现,家长们很喜欢用“引导”这个词。引导本身没有错,但如果在不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看不见孩子需求和感受的前提下,所谓的引导其实就是控制。很多时候,我们高高在上的“引导”只不过是控制和改造的代名词而已。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更没有人喜欢被改造。强求之下,孩子原有的那点阅读乐趣也会被彻底消灭。想要“引导”的家长们,请三思而行。
五、功利心让阅读凌驾于孩子所有活动之上
经常会有家长问,坚持了几年的亲子共读,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睡前必须读故事的习惯,可是却很少在其他时间主动要求家长给读书,要如何让孩子更积极主动地阅读呢?
功利心之下,家长很容易只看见阅读,只看见有用,而忘了用父母爱的本能去真诚地思考。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中应该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做手工搭积木,任意涂鸦随意游戏,看动画片玩电游,和小朋友一起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漫无目的地疯跑傻笑……甚至是无所事事发呆做白日梦。上面提到的这些活动,看似无用,但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
只要是当下孩子想干的,就是对孩子最有益的,父母不要想着去控制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更无需在孩子的每个生活细节上都加上教育功能。阅读固然重要,孩子其他活动也很重要。相比阅读或家长们认可的其他有用的活动,孩子愉快的笑脸才是最重要的。当家长渴望阅读给孩子带来巨大福利的时候,就容易把阅读提到无比重要的地位上来,让阅读凌驾于孩子的其他活动之上,剥夺孩子自由玩耍时间。
既然功利心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要如何放下功利心呢?
功利心就像一个骗子,我们必须在对他有所警觉的基础上才能识破他的骗术。识别的最简单方法是:孩子是愉快接受还是委屈不满,也就是要以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为判断标准。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说:教育学胜利的地方,就有儿童的欢笑,功利心占上风的地方,总能听到孩子的哭泣。
在阅读中,家长们当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建议和无痕的引导,但不可和孩子较劲。如果孩子不乐意,就要及时放下,等待更好的时机。当然,放下功利心的确不容易,大家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责
2、不评判指责孩子
3、接纳孩子的现状,顺应孩子的需求
举个例子,我曾经有一阵很想让孩子和我一起读中文版《小王子》。前面两章他不算很喜欢,但也不排斥。讲到第三章时,他坚持要读自己喜欢的绘本。我没马上同意,还想找个理由说服他。这时我注意到了孩子撅起的小嘴巴,马上觉察到自己该停下来了,但说实话,心里还是不大情愿。于是我就问自己:你为啥不舒服?孩子平日读书是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的,今天孩子不读《小王子》你为啥不能爽快地答应?深挖了一下,原来自己内心深处认为我是尹建莉父母学堂的辅导员,那么我的孩子怎么也得读读《小王子》吧!一旦看到了控制背后的真相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这时就更容易放下这个控制,否则就会很容易在负面情绪之下去评判指责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犟,这么好的书都不肯读,就讲这本……指责之下,不仅亲子阅读没法进行,恐怕原本和和美美的亲子关系和融洽的家庭气氛也被破坏了。长此以往,孩子的阅读兴趣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第一点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责和第二点不评判指责孩子做好了,就可以心平气和地来做第三点了,接受孩子的意见,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险些翻掉的亲子阅读的小船又可以在书海自由遨游了。
阅读和学习,都是应该坚持终身的事。它们都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一开始不必跑多快,不必开足马力。相反,一开始越轻松,越愉快,才会越有后劲儿。
尹建莉老师说,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同样,最美的阅读也最简单。放下所有的功利心,让我们和自己最爱的小天使,尽情享受纯粹的阅读之美,尽情享受温馨愉悦的亲子共读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