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菜单

首页 > 婴儿期 > 婴儿护理>

执拗期做不好这件事,就是在对孩子说我不爱你

发布日期:2022-05-06 14:06:25编辑:琴琴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前不久带小Jo去朋友家里玩,大人们忙着聊天,小Jo瞄了一会电视里的《人与自然》,慢悠悠地说:“妈妈,我想去泰国看鱼,看好多好多的鱼。”

大人们都笑了。只有他把这件事当真了,唠叨了快半个月。听故事时唠叨、睡觉时唠叨、起床时也唠叨,最后把他的需求简化成“我想去泰国”。

我只能先哄着,“等妈妈放假了就带你去。”那种无奈的感觉,你们知道的,就像带着在超市里非要买糖果的孩子。

用上共情大法、转移注意力大法都没用,每晚都泪光闪闪地说:“我现在就要去!”

一天早上,姥爷送他去幼儿园,小Jo依旧唠叨着:“我不去幼儿园,我去泰国。”姥爷哄他:“那我们得去跟老师请假啊,老师允许才能去呢。”见到老师,姥爷给老师使了个眼色说:“老师请配合一下。”老师秒懂。

老师说:“Jo,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才让他去泰国呢。”终于勉强地进园了。我们以为,上幼儿园那么多玩的他会忘记,没想到放学时老师一脸黑线地说:“你们快想办法吧,Jo吃饭睡觉都在问我什么时候能去泰国。”

我不得不正视这个事情了。仔细询问过孩子,他只是想看鱼。泰国是我们大半年前去的,他应该印象不太深了,当时也只在沙滩上看过几只零星的小螃蟹。

而他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就是雅克·贝汉的《海洋》,我们看了不下百次。大概link到他脑海里就是海洋的鱼=大海=泰国的海吧。

于是,我决定顺着他来,去“泰国”看鱼,恰好第二天是周末,那么就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我让拿出自己的小行李箱,整理几件心爱的玩具,然后早点睡觉。

一大早他就自己醒来,拿上行李箱和沙滩玩具,我们就出发了。

其实,我们带他去的是海洋馆,恰好用上了之前咱们团的公园年票,全家人也没花什么钱。在他最喜欢的魔鬼鱼鱼缸那耗上一个小时,走走停停泡了大半天,那小表情,就像妈妈刚买了新包一样满足。

回到家,“去泰国”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几天只是偶尔问起什么时候还能再去海洋馆看鱼,再也不唠叨了。

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太轴了

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执拗敏感期,这件事的结果可能是大人被唠叨烦了,最后变成打骂:“去什么泰国,扯淡,再墨迹就揍你了。”

在孩子眼中,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才不会想他的需求是不是合理的,而是“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爱我?”

孩子这样的“无理取闹”,其实源自“执拗敏感期”。他们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胡闹,但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奋力反抗,大哭大闹,难以平息。一言以蔽之,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喜欢胡闹而且比任何时候都任性”。

这一时期在3岁~4岁左右到来,也是很多妈妈说的“恐怖的2岁,更恐怖的3岁”的因素之一。而许多孩子,在1岁半时,就表现出“执拗”了。

解决的方式,最好是满足孩子的愿望,收起自己的控制欲。如果做不到的话,被逼疯后责骂体罚孩子是最不恰当的,转移注意力,耐心安抚很重要。

我的朋友坚果妈,曾画过小坚果哭闹着特别想吃蛋糕时,坚果奶奶是怎样转移注意力的。

通常这招对付小宝宝是管用的,对大一点的孩子就不灵了,那该怎么破呢?

执拗问题用游戏化解

我把去“泰国”海洋馆的经历发到朋友圈,有人赞许,也有许多朋友留言:“这不是骗小孩吗?”

难道真的买张机票去泰国才叫满足孩子吗?对付执拗期的孩子,常常需要游戏化的变通。

对于我们,这就是一次旅行和一场游戏。我们在海洋馆里穿梭,寻找纪录片中看过的鱼,5分钟就学会了区分海狮和海豹的区别,看到的鱼比去趟泰国看得多得多。

而对于孩子,他不再是气鼓鼓的,他那小小的、执拗的愿望,得以被满足。

我们在海洋馆里找到的一种透明的、能看到骨头的鱼

正如《游戏力》的作者劳伦斯·科恩所提倡的,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真正需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用游戏的方式来处理潜藏的情绪,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尊重。

比如每个周一的早上,起床穿衣去幼儿园就成了我家最痛苦的战事,Jo爸不耐烦的时候,就忍不住吼:“赶快穿!我告诉你,我的耐心是有限的!”姥爷总是用零食哄骗,最后的结果总是大哭一场拖到迟到。

后来我想了一个方法。每周日的晚上,我们都要学一项新技能,比如学学狼是怎么叫的,他们怎样用叫声召唤同伴,Jo第二天可以去幼儿园试试这样叫他的好朋友琨哥;比如海盗为什么都是独眼龙,他们这样可怕吗?第二天我们可以戴一顶海盗帽子,去看看老师和琨哥会不会害怕。

等第二天早上,我们穿衣服时,会再演练一次前一晚学到的游戏,他总是迫不及待要去幼儿园显摆他的新技能。于是,终于开心得屁颠屁颠上幼儿园了。

游戏的方式总是能化解孩子一次次的执拗不化,在你脾气爆发前的一瞬间,你是否能想出一个绝妙的游戏化解紧张的氛围呢?

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中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妈妈跟朋友约好去打网球,临出门时,孩子却粘着她死活不让她出门。

她没有拔腿就走,而是把儿子一把抱起来, 一起坐在沙发上。妈妈的表情由阴转晴,告诉孩子“我不去了,我要跟你一起睡个午觉。我真的好累好累啊!多舒服的枕头啊!”她趴在孩子身上,假装打起了呼噜。

孩子大笑了起来,把手盖在妈妈的嘴上,制止她打呼噜。妈妈接着说:“这个枕头肥嘟嘟的, 还不怎么平。”

母子俩大笑了几分钟后,孩子把妈妈推起来说:“妈妈,走吧走吧,你快迟到了。”

那天,妈妈和孩子都很愉快地度过了一下午独处的时光,孩子没有分离焦虑,妈妈也没有内疚感。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游戏都可以发生,在这个充满幻境与想象的世界里, 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随意出入。对成人来说,收起我们的控制欲,参与到孩子的想象和游戏中来,你会更好的理解他们,所谓的“可怕的2岁、更可怕的3岁”根本不是事儿。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奶粉事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