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菜单

首页 > 儿科 > 多动症>

孩子小动作过多,警惕抽动症

发布日期:2014-04-14 12:16:06编辑:Chen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一个18岁的小伙子,见了人就控制不住地 “挤鼻子弄眼”,同时发出尖叫声。走在街上冲小姑娘作出这些动作时,常被误认为“耍流氓”而被痛骂甚至挨打。后来到医院检查,才清楚原来这叫抽动症,是一种病,而他从小就有发病症状,只是家长没有重视。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史积善教授提醒,临床有类似症状者屡见不鲜。有这种病症者需及早进行相应治疗和干预。

自述

漫漫抗病路 父母太辛苦

一提起抽动症,大专毕业的待业青年山丘(化名)有太多的感受要倾诉。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能言善辩的他向医生和笔者讲起他十几年的抗病经历:

“2003年,我上预备班的时候,因为上课总是做小动作,老师提醒我,我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嗓门很大地同老师吵起来,成绩也从班级前十名下滑到倒数第一。老师觉得我行为异常,建议父母带我去看病。跑遍了全市的大医院,被诊断为抽动症,服了很多药,一直不见好。后来遇到史积善教授,才开始了坚持吃药治疗的过程。 ”

“我发病的时候,逆反、撕咬、打人、扯着喉咙叫、攻击性强。发病最重的时候,停课在家治疗。打了人以后,父母怕我惹事,把我绑在家里。为了让他们放心,我会强颜欢笑顺从他们。幸运的是,史教授用中药和APS微创生物靶向修复技术为我调理,我还不定期进行心理疏导治疗,抽动症状已经逐渐控制。 ”

“别看我发病的时候挺吓人,正常时候的我在课堂上表现很乖,我中专读酒店管理,大专读足坛专业,都是我的爱好和兴趣。在学校里,我和同学相处融洽,我喜欢用沪语表演说唱,自创自演,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演出,也参加过达人秀节目的海选,梦想能成为一名说唱演员……”

山丘讲完自己的经历,大家起哄让他现场表演,他落落大方地张口便来,一口流利的沪语,全情投入地说唱,现场效果相当出彩。遗憾的是,至今他都没有一份正式工作。 “不少用人单位开始对我有兴趣,但是一看简历,知道我得过抽动症,就婉言谢绝了。但我又不可能隐瞒自己生病的现实。看着辛苦带我看病的父母一天天老去,心里真是难受万分,期待自己能快点自立,减轻他们的负担。 ”

现象

春季患者多 从小当重视

眨眼、点头、噘嘴……4岁的菲菲又犯病了。坐在医生面前的她,每隔五六秒钟就要挤眨一下眼睛,还不停地双脚踢打桌子。经诊断,菲菲患的是多发性抽动症,多发病于4~12岁的小儿,近年来国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尤其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患者反而多。

“抽动症近几年才被人们慢慢认识,其实是一种儿童常见病。 ”史积善教授介绍,在男性病人中更多的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而在女性病人中更多的是伴有强迫障碍。该病的主要症状有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

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明确,有的是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有的是心理刺激等因素造成的,等等。多数家长并没有在意孩子的这些症状,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这只是孩子的一个小毛病。

在提到从小抓紧治疗的关键内容时,史教授举了个例子:50多岁的抽动症患者吴先生为了看抽动症,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辗转求医40余载,奔波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各大医院,但终未如愿。 “40多年了,为治好抽动症,我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大半生时间都是在各地的旅店或者出租屋里度过的……”

几十年下来,亲朋好友深感怪异,邻里之间也是逐渐疏远。这一切,都让他几近崩溃。后来,吴先生找到史积善教授治疗了三个疗程后,效果明显,原来的种种抽动症状也基本消失。 “三个月等于40年啊”,这是他看到自己一天天康复后发出的感叹。

临床治疗中,不少患者的治疗过程要贯穿大半生。因此千万不能大意,当孩子频繁出现眨眼、甩头、伴有发声等抽动表现时,首先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而后对症治疗,只有找对治疗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奶粉事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