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行为教育>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有多动症 怎么改变孩子的坐不住的情况
发布日期:2021-02-11 10:05:21编辑:米乐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自己的孩子总是坐不住,感觉他每时每刻都没有闲着,孩子的屁股像陀螺一样,还喜欢打断别人说话,是不是孩子有多动症啊,不少妈妈就会这么想,不过孩子有多动症的症状是什么呢,爱宝宝育儿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那么多动症到底有哪些表现呢?
1,注意力不集中的迹象:
经常溜号走神,很难集中注意力
听不见别人对他说话
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非常容易分心
不听指令
不会整理,物品摆放混乱
总是不记得重要的事情
总是丢东西
对耗神的事情不愿意做
无法快速准确明白一段话的意思
2,好动的迹象:
特别好动,似乎不会停止
总是不停地说话
无法安静的玩耍
不分场合的乱跑或攀爬
3,冲动的迹象:
别人没有提完问题就着急回答
没办法等待
凭冲动做事,不过脑子
无法控制情绪
总是会打断别人的说话
emmmm,看完这些,大家是不是心中一凉,全都对号入座了。
天啊,我就知道,我娃果然有多动症!
先别急着定性哈!这些表现,需要有连贯性,也就是你娃并不是偶尔这样,而是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超过六个月,而且这些行为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才会怀疑,注意,是怀疑,可能有多动症,并不是一定有。
具体还有专业医生诊断,诊断手段也很复杂,除了很多量表之外,还要依靠医生的专业经验,观察孩子的状态才能真正确诊。
并且,北美的医生基本不会建议五岁以下的孩子去做多动症的诊断,因为“没法长久专注”、“活泼好动”、“容易冲动”是学龄前儿童的共同特征,很难把这些年龄导致的不成熟行为和多动症症状区分出来,就算是领域专家,也几乎没办法给4岁以下的孩子下多动症的诊断。AAP对于多动症儿童的诊断指南也只限于4-18岁之间的孩子。
关于4岁以内的多动症孩子如何诊断和治疗,这方面学界还有很广泛的争议,激进的医生有给小孩子用药的,但是反对的声音非常多,一个是容易误诊,第二是药物的副作用不明确,所以主流学界还是主张不去诊断和治疗4岁以下的儿童。
四五岁的正常孩子各方面发展会越来越成熟,会开始比较能够专注,比较能够坐得住,比较能够控制情绪了,但是这个年龄的多动症的孩子行为还是和小孩子一样,没有改善,症状就比较能够凸显出来了,更加不会被误诊。就好像大潮退走,才能更容易的便认出留在岸上的砂砾。
综上,至少在孩子4岁之前,你怀疑多动症的事情,那就是纯粹给自己找不痛快。至于9个月什么的,那真的是想太多……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既然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给孩子适当的诱惑
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要求时,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学会耐心等待。
譬如,孩子没有写完作业就要出去玩,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现在出去玩可以,1小时后要回来写作业;如果你完成作业再出去玩,你就可以玩2小时。
在诱惑面前,让孩子明白事理的过程可能要很久,但对他们自控力训练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改变,每当想对孩子发火时,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在心里默念十个数,用深呼吸来控制自己的怒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足以感染孩子去模仿。
父母可以像朋友一样告诉孩子自己内心起伏的变化,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更深刻地理解父母如何从沮丧、愤怒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使自己开心和快乐的。
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能照着父母的样子去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此外,家长还要用心帮助孩子区分不同伙伴的行为,引导他们认清哪些同伴的行为是正确的、适宜的,哪些行为是消极的、需要改正的。
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
大人的目标得不到满足尚且会伤心、会恼怒,更何况孩子,因此一定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时间和空间。
当孩子的意愿达不到时,家长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情感变化,做到感同身受。
★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在合适的场地放声歌唱或者大声喊叫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家长可以陪着孩子狂奔、打球或者做其他运动来平息心中的怒火;
★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譬如打游戏、看动画片等,甚至陪着他们伤心、落泪也好,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个体。
父母所做的情绪疏导为他们今后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打下了好的基础,也培养和加强了他们对自己情绪自控的方式方法,自然而然自控力会得到好的发展。
引导孩子敬畏规则
一些常规要求、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待人处事的规则意识,一定要求孩子长期坚持做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习惯成自然,当孩子养成了习惯,就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规则的建立是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的必要手段。
家长从最初就不能放纵孩子的自由散漫,不放过任何一个训练他们自觉性的机会,加强他们的自控力,持之以恒,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善于沟通和鼓励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表现和能力。
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增强他们的自控力,而不是用指责、辱骂来压制孩子,相信孩子会更信任父母并听从父母的建议。
★父母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绘本或视频小动画来帮助孩子体会自控的重要性;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棋类游戏、拍球或跳绳比赛等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
★父母可以用有趣的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啦”“跳皮筋”等来帮助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动作;
★父母可以与孩子轮流进行某项活动,依次进行的方式能让孩子学会等待;
★父母可以与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其存在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同理心。
当孩子表现出变化和进步时,父母要肯定他的表现,学会夸奖孩子,孩子会心甘情愿地去努力、去改变。
鼓励可以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有利于自控力的锻炼,家长对孩子的友好和尊重所建立的自尊心及自信心,都是自控力最好的武器。
学会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我见过增强孩子自控力的最好的方法。
心理实验表明,要求孩子站着不动,如果仅为保持一定姿势,孩子就不易控制自己;如果在活动中担任一个角色,比如学习士兵站岗,孩子则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孩子在家里随地乱扔东西还不收拾,家长不要直接命令他应该做什么,可以换个说法:你是今天的环保小卫士,这个荣誉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只有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人才能获得。
孩子一旦意识到自身责任,就会产生强大的自控力,指引他去做。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边玩边学,家长可以请他当老师:这些题好难啊,爸爸妈妈都不会做,赶紧做完,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到底怎么做。
孩子自然会很感兴趣,主动去抓紧时间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