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行为教育>
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性别认同
发布日期:2021-02-14 01:00:31编辑:琴琴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很多的孩子小时候一起玩没有性别意识,随着的年龄的增长,性别意识逐渐的强烈,性别的区别也更加的明显,那么如何教育孩子更好的认识性别的区别呢?下面爱宝宝育儿网的小编为大家如何教育孩子明白性别意识,更好的成长,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案例呈现
Mary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叫John,女孩叫Amy。她对他们给予同样的食物、爱和关怀。小时候,John、Amy和周围其他同龄孩子一起玩耍、分享玩具和食物。
但是Mary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们开始分成了两队,Amy和女孩子一起给洋娃娃穿衣服,John和男孩子一起玩汽车模型。他们渐渐有明确的游戏与同性偏好,女孩们不会加入男生的队伍,同样,男孩们也不会试图与女生为伍。这种情况一直保持了下去。
后来,孩子渐渐长大,John成长为一个好学的、热情的、努力的、幽默的少年,而Amy长成了一名文静可爱、体贴礼貌、热爱艺术的淑女。
Mary很奇怪,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成长,自己的两个孩子会出现相反的转变最后成长为不同性格的人?仅仅是性别不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吗?
案例解析
案例中的John和Amy几乎是大部分孩子成长的轨迹,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不同的游戏偏好、偏爱和同性玩耍,最后成长为大家眼中典型的男性和女性。
儿童自出生时,便有性别之分。不同于很多成人认为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儿童其实是有性别意识的,这一点在儿童到达学前期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他们会给自己以及周围的其他人贴上男性或女性的标签;在游戏中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偏好与同性玩耍。更为出乎意料的是,儿童对男孩女孩应有怎样的行为有着严格的想法,甚至可能这些刻板印象比成人更甚。
那么产生儿童行为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观点认为,性别与成为男性和女性的意识有关,而性与区分男性女性身体特征有关,所以与性有关的生理特征可能本身就导致了性别差异。
此外,现已发现激素是一种影响性别行为且与性相关的生物学特征。出生前处于高水平雄性激素环境中的女孩容易表现出与男性刻板印象相关的行为。这些女孩与其他女孩不同,她们更倾向于选择男孩做玩伴,花更多时间玩与男性角色有关的玩具,如汽车、卡车。同样,出生前处于高水平雌性激素环境中的男孩容易表现出与女性刻板印象相关的行为。
后天教养因素
男孩和女孩即便像John和Amy那样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拥有相同的父母和教育,看似成长于相同的环境下。但他们仍然是生活在不同世界的。
出生时,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性别就已经导致了父母及周围环境对待他们的方式有差异,这种差异将会持续一生。或许父母觉得自己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方式是一致的,但父母对于不同性别的孩子仍然会有不同的印象和期望,这一点将会不自觉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父母可能未曾察觉。
社会学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性别相关的行为和预期。他们观察父母和他人的行为,对他人因性别适宜的行为而获得奖励的观察引导儿童将自己的行为与这些行为一致。比如说,一个小女孩看到邻家文静的大姐姐被人夸淑女性格好,小女孩相对会较多表现出安静的一面与大姐姐趋于一致。
不仅如此,书籍和媒体也往往给儿童以这些影响。例如,书籍中往往将女性描述成体贴礼貌的形象,在电视中女性还有可能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这些都会诱发儿童使自己的行为与其相一致。
所以,最终形成男性与女性的性格差异不能单纯归因于某个原因,这既是“生而如此”,也是“因材施教”导致的。
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性别认同呢?
小小建议
首先,父母要做的是不要强加给孩子自己对他/她的期望印象。或许大体上看女孩较男孩更偏文静一点,你也希望有个文静的“小棉袄”。但她本身不一定是这种性格,她也可能是热情活泼的,偶尔调皮到让你头疼的女孩。作为父母,你更应该鼓励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强迫孩子成为你喜欢的那个他/她。
其次,请尊重孩子眼中自己的性别。这一点或许男孩子更有体会,很多父母在男孩子小的时候,觉得将他打扮成女孩的样子会更可爱,正好自己很想要个女儿。况且孩子还小,还不了解自己的性别,不会有什么意见的,所以会无视孩子的拒绝直接将男孩当作女孩来打扮。
正如前面讲过的,孩子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性别意识,他会觉得自己扮成女孩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父母如果无视孩子这样的心理,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温馨小贴士
最后,一种性别不应只对应这种性别的性格,男孩可以是细腻体贴的,女孩也可以是坚强独立的。而且丰盈饱满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处。所以,根据桑德拉·贝姆的观点,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鼓励孩子双性化,兼具两性特征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试着鼓励儿童把男性看成是坚定而自信的,但同时又是友善而温柔的。类似地,鼓励女孩把女性角色看成既是有同情心而温柔的,又是竞争的、自信的和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