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宝育儿网 菜单

首页 >  怀孕 > 准备怀孕>

确定排卵期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02-14 15:33:20编辑:小宝妈

本站部分两性内容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

如发现本站有不良及违法信息,可通过网页下方投诉举报入口提交给我们!

确定有无排卵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确定有无排卵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女性的排卵期可是会关乎着怀孕的概率,不排卵说明可能出现月经病,而生活中不排卵最大的危害就是很可能导致不孕不育,以下分享确定有无排卵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确定有无排卵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1

监测排卵的方法有很多,部分女性经常会使用排卵试纸,这也是目前使用率比较高的一种监测排卵的方式。通过排卵试纸检测尿液中的黄体生成激素,在排卵前24-48小时内,这个值会达到峰值,那么在未来24小时之内会开始排卵。为了提高排卵期受孕率,希望女性在使用排卵试纸前两小时千万不要喝水,这样测得的数据更准确。

B超检测排卵也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在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每天检测。通过B超检查,可直观的看到卵巢内有几个卵泡在发育,甚至了解排卵的具体时间。

宫颈粘液法也就是通过观察阴道的分泌物,来确认是否处于排卵期,排卵期白带增多,而且白带的性状或与平时不同,在排卵期白带呈透明蛋清状,而且弹性较好,拉丝也很长,在拉丝度最长的一天可判断为排卵日。在排卵日前后两三天同房能有效提高受孕率。

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排卵?除了前面介绍的几种小方法,还有的女性会利用基础体温法、预测排卵时间法等方式判断自己是否处于排卵期。如果月经周期比较标准,排卵日也是比较标准的。

确定有无排卵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2

三种计算排卵期的方法

育龄妇女在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和子宫内膜每个月都在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分为卵泡期、排卵期、黄体形成期、黄体萎缩期,并分泌激素。在卵巢起诉周期性变化的作用下,子宫内膜也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呈增殖期(月经周期5-14天)、分泌期(15-23天)、月经前期(24-28天)、月经期(1-4天),以排出月经为重要征象。两次

月经间隔的时间为月经周期,常为28-30天,提前或推迟3天属正常。卵巢排卵期是在月经周期的哪一天呢?

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28天的中间,即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如果月经周期不规则,下次月经的日期不好计算,可粗略推算本次月经后的第15天为排卵期。

育龄妇女一般在每月排卵一个,可由左右两侧卵巢轮流排出,或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排卵与环境、情绪、身体健康状况、性生活、避孕药物等因素有关,有时可提前排卵或一次排两个卵,有时可推迟排卵或暂时不排卵。只单纯根据月经周期进行推算有时尚不能排卵日期。以下方法也有助于确定排卵日期:

一、基础体温的测量

基础体温是早晨醒后未做任何活动时,在床上测得的体温,它间接反映卵巢的功能。排卵前基础体温比正常体温低,在排卵时体温持续下降0.1-0.2摄氏度,排卵后体温立即升高0.3-0.5摄氏度,一直到月经来潮前;来潮前1-2天,体温又会下降。此即所谓的双相曲线,表示有排卵。如体温始终接近同一水平,称单相曲线,表示无排卵。请阅读预测下次排卵日的基础体温图例

注意:受测者必须睡眠6-8小时后测,每日把所测数据记录在坐标纸上,连续测量2-3个月经周期。

二、白带的观测

正常情况下,白带的质和量随月经周期变化。来完月经后,白带色白、量少,呈糊状。在月经中期卵巢即将排卵时,由于宫颈腺体分泌旺盛,白带增多,透明、微粘、似蛋清样。排卵2-3天后,白带变混浊,粘稠而量少。月经前后,因盆腔充血,阴道粘膜渗出物增加,白带常常增多。

三、“比林斯法”

比林斯法是自我观察宫颈粘液并预测排卵的方法。自月经干净后到排卵日,宫颈粘液又一系列的动态变化:

外观:由混浊变为半透明,直至透明。

量:由少到中、直到多。

拉丝度:即粘液拉成丝状的长度,由不能拉丝,一拉即短,到逐渐拉长,直至可以拉到10cm左右。

外阴:自我感觉由干燥转为潮润,最后为滑。

每晚临睡前用手纸擦一下阴道口(不要擦入阴道内),观察手纸上粘液透明度、量、拉丝度(用空白手纸轻贴手纸上的粘液慢慢拉长),并把外阴的感觉(干燥或湿或滑)一并记录下来。滑的感觉可能持续1-3天。润滑感最后一天称为“粘液高峰日”,粘液高峰日一般出现在排卵前0.9天(排卵前2天至排卵后3天)

月经过后开始产生第一天到“粘液高峰日”最后第三天视为可孕期,其余为安全期。通过观察子宫颈粘液和外阴的感觉来推测排卵日的方法被称为“比林斯自然避孕法”。

正常育龄妇女卵巢每月排出一成熟卵子,卵子排出后进。

确定有无排卵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3

促排卵针打完多久排卵

一般打完促排卵针,大约24-48小时左右排卵。

打促排卵针时,B超医生、生殖科的'医生一定是觉得卵泡已经是成熟,或者是快要成熟了。卵泡的直径一般都在18到20毫米,打完这个针以后,生殖医生会叮嘱患者接连两天的同房

第三天进行复查,阴超看到原来成熟的卵泡消失了,或者是塌陷了,阴道直肠凹处有积液,这个时候可能就是排卵了。医生会用支持黄体的药物,比如地曲孕酮或黄体酮,等待14天再查血的HCG看是否怀孕。

促排卵针打了后多久同房

卵泡成熟以后打促排卵的针,主要是为了促进排卵,排卵成功率会明显增加。

可以在打完针以后的第二天晚上同房,因为打完针正常情况下是24-36小时以内就会排卵,所以,打完针的第二天晚上就到了排卵时间,这个时候同房受孕率是最高的,因为精子存活最长可以达到3-5天,可以在打排卵针的第一天晚上同房,第二天晚上再同房一次,就不会错过排卵时间,怀孕成功率也会明显升高。

如果有生育要求,打完促排卵针以后第二天就会排卵,等到排卵以后的第七天查血,就会出现血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这个时候查血就能确定是否怀孕。

打促排卵针怀孕率高吗

对于不孕因素仅是不排卵的女性而言,注射促排卵针是会使女性怀孕的几率增高,因为如果不给予促排卵的药物,该类女性卵巢就不能够正常排卵,则就不能怀孕。

但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因素,不仅与卵巢排卵有关,也与女性的输卵管是否通畅、有没有阻塞,子宫内膜的环境是否合适着床,以及男方的精子,女方的卵子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女性仅仅是因为存在有排卵障碍而导致不能怀孕,就可以使用促排卵药获得高质量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因此就能够提高受孕率。

如果女性还存在有输卵管的因素、子宫内膜的因素导致不孕,则患者即使用促排卵药,也不会增加她的怀孕率。

因此,女性在用促排卵药物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不能过量使用,否则会导致卵子质量差,也会影响受孕。

检测排卵期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你好。以28天为例,大姨妈第一天算起第十到十四天为排卵期,若要准确须测体温,体温最低的那天就是排卵日。若具备碱性体质这一天集中火力,还必须双方高潮,因为这样有充足的水份,有利于生男孩

排卵怎么监测?

B超检测排卵:可以在月经周期第八到十天开始,此后根据卵泡的大小每日或者间日监测。在预测排卵时间的方法中,阴道B超是最直观,它可以看到卵巢内有几个卵泡在发育、大小是多少、是不是已经接近排卵的时间等,但是它不能够确定这个卵子一定会排或者不排。

基础体温法:基础体温是指睡眠6-8小时后身体温度,它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卵巢排卵的功能及相应的内分泌变化。白天工作的妇女在清晨醒来后,不做任何动作即醒后不说话、不穿衣、不喝水、不下地大小便等,置于口内舌下测5分钟后取出,读取体温数据并记录在体温纸上,然后将体温表上的水银柱甩到35.5度以下,放回原处,准备第二天早晨醒后再试。

预测排卵时间法 :生育期妇女中,如果月经正常,大部分人排卵时间在下次月经前12~16天(平均14天)。推测排卵日可以从下一次月经的大概日期向前倒数14天。如果是28天的月经周期,可以在月经的12-16天隔天安排性生活。

排卵测试纸:根据尿液中黄体生成激素在排卵前24-48小时出现高峰值,当排卵试纸强转弱时,卵泡会在24小时内排出。测排卵试纸前2小时不能喝水,最好在10点至20点测。建议月经来潮的第十天开始测,每天测一次,如果发现在颜色逐渐加深,就要增加测的频率,尽量测到强阳,发现颜色转弱要安排性生活。

宫颈粘液法:宫颈粘液由子宫颈管里细胞分泌物,随着排卵和月经周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变化,其分泌物的量和性质也跟着发生变化,在接近排卵时 其分泌量增加,同时性状清彻透明呈蛋清状,弹性好,拉丝度最长的一天很可能是排卵日,在这一天及其前后各3天为排卵期,可以安排性生活。

你好,非常高兴能够为你解答问题,女性在做监测排卵之前需要明确,它不同于常规妇科超声,其目的是观察卵泡发育和确定排卵期,因此应该在排卵之前进行检查。月经周期为28~30天者在月经第6~8天开始监测,周期缩短者要适当提前,周期延长者适当延后。

记住:每个人情况不同,排卵监测的时间也不一样,所以没必要纠结是不是和别人的监测时间一样,什么时候开始监测要听从主诊医生的安排!

需要做几次?

月经周期为28~30天者一般2~3天监测一次,大概需要做2~4次,月经周期越长,卵泡生长越慢,需要监测的次数越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考虑每个人的月经周期情况!

卵泡成熟后怎么办?

优势卵泡成熟时其平均直径≥18mm,此时可以尝试受孕。

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用促排卵药物后,体内黄体生成素不能达到高峰,无法激发排卵,因此,需要用药诱导排卵,防止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而错失受孕机会。

正常生育期的女性,每个月都会出现排卵,随着卵泡慢慢成熟而排除体外。排卵的监测在月经周期的第8天起,每2天B超监测1次,当卵泡发育成熟直径达20-23毫米时,需要每天监测一次,直至排卵为止。监测排卵更够更准确判定卵子的排出时间,在排卵当天同房的受孕率更高。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奶粉事件

查看更多